吳家俊 城市智庫研究員

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本地科技發展政策上,特區政府在2017年年底,公布首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到2020年底再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更新增「智慧鄉郊」主題。新一屆特區政府銳意革故鼎新,鄉郊事務亦應與時並進,投入創科元素,令鄉村居民同樣可以享受到本港科技發展紅利。鄉事力量愛國愛港, 長久以來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發揮積極作用,鄉事團體也熱衷弘揚中華文化傳統,不少鄉村至今仍保持百年習俗,疫情前海外華僑定期回港返回鄉村宗祠,舉行祭祖儀式,這些都是饒富歷史意義,是教育青年的最佳實質體驗。如果社會同意保存鄉村傳統文化,那麼便要為願意留守在鄉村的居民謀福祉。「智慧鄉郊」是一項配合創科研發和村民樂活兩者兼得的出色建議,這個施政方向,值得繼續大力推動。

試想想,利用各項高科技如5G傳輸、AR、MR等沉浸式影像投影,遊客可以看到大埔碗窰幾百年前出產的青花瓷,或者吉澳島當年高峰時期6,000多人一同捕魚的場面,或者鴨洲的沉積岩形成、海水侵蝕成拱形「鴨眼」地貌的過程,或者屯門儲存龍舟的「龍舟酒店」。以上雖然是一時突發奇想的建議,但事實上,本地鄉郊活化有無數成功例子,例如荔枝窩文化館、慶春約梅子林和西貢天主教教堂等等,未來當局可以在這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借助創科專才與熱心鄉村發展人士的力量,將高科技融入鄉郊,惠及市民,發展鄉郊地區無限潛力。

「智慧鄉郊」也可由基層社區開始,利用AI技術為鄉村居民或行動不便的長者服務。憑「智慧醫療」透過遙距監察技術,在市區的醫生可以即時接收身處鄉郊、不便出外的居民的各項生理數據,為鄉村居民進行遙距體檢、看診。現時科技發展水平,已可達到運用AI技術,透過手機軟件記錄長者排便時間、糞便形狀和大小,進行分類辨別,這項嶄新技術有效改善現時必須用肉眼確認和人手筆記的程序,提升長者們的健康質素。

還有,透過引入新科技,應用大數據和雲端計算技術,分析交通數據,可讓公共交通機構作快速指令,調整鄉郊地區的公共交通班次,暢順交通網絡,實現「智慧出行」。

近年國家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成績斐然,內地農村社區已普及應用高新科技,本港鄉村發展要力爭上游,「智慧鄉郊」在社會支持和鼓勵下必能更好發揮,令鄉郊市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