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詐騙集團由非法途徑盜用市民身份資料,假扮「PayMe」支付服務平台的職員,致電PayMe用戶訛稱軟件更新,騙取用戶一次性驗證碼及交易密碼,然後操控受害人賬戶,將戶口內的存款捲走。今年1月下旬至6月上旬,騙取136名市民合共150萬元。警方日前搗破其中一個詐騙集團的行動中心,拘捕10名男女。
警搗詐騙集團中心拘10骨幹
電話騙案有上升趨勢,今年1月至4月共有481宗,較去年同期上升157宗,升幅達到48%。新界北總區刑事部早前鎖定一個針對PayMe用戶的詐騙集團,發現騙徒從不法途徑獲取大量市民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以及身份證號碼,然後用虛擬電話致電受害人,訛稱為PayMe支付軟件的職員,向用戶發出短訊指用戶的支付平台被人入侵,軟件需要更新。
由於騙徒可以講出受害人個人資料,受害人信以為真,將一次性驗證碼及交易密碼交出,騙徒即迅速登入操控受害人PayMe戶口,在短時間內將賬戶內金錢轉走,在半年內騙走136人共150萬元,各人損失40元至4萬元不等。
新界北總區情報組總督察關駿軒昨日表示,警方經調查及情報分析,於本周三(8日)展開代號「爭光」行動,突擊搜查荔枝角、長沙灣、深水埗、深井多個地點。
警方於9日的行動中,破獲詐騙集團在九龍區一服務式住宅單位設立的「行動中心」,拘捕2女1男,同一時間在其他地點拘捕另外7人。
行動中,警方共檢獲5部電腦,17部手提電話,33張銀行卡,13份銀行文件。在電腦內,警方發現大量的個人資料,在疑犯手機內發現用來行騙的台詞,以及打出虛擬電話的應用程式及使用紀錄。
被捕的4男6女(17歲至45歲),報稱無業,分別負責假冒銀行職員打電話給受害人、發送手機短訊、用手機支付服務軟件轉走騙款,以及操作和招攬傀儡戶口收取騙款。
警籲定期更改電子錢包密碼
警方提醒市民,如收到自稱手機支付服務軟件職員來電,應收線並直接聯絡客戶服務團隊查證真偽;切記定期更改電子錢包、手機支付服務軟件登入及交易的密碼;應留意電郵和手機短訊發出的交易紀錄,如有懷疑應主動向服務供應商查證;切勿向陌生人透露支付軟件「驗證碼」或「交易密碼」。如有任何懷疑,市民應即時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