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在這次跟新冠疫情的戰鬥中,許多醫務工作者離開了家庭、孩子,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在第一線上,做着治病救人的工作,着實令人感動。這不禁使我想起往古那些總為他人着想的人……
漢代賈誼在《新書》中,講了一個國王吞吃蟲子的故事:有一次,楚惠王進餐時在飯中吃到一條螞蟥。他猶豫了一下,硬着頭皮將螞蟥吞下肚中,遂生病而不能進食。屬下問他為何而得病?他便說:「我吃飯時吃到一條螞蟥。我若追究此事而不對有關人員治罪,便有損法律的尊嚴;如果追究並加以懲處,那麼廚師等一干人統統要被殺掉。我不忍心這樣做,又怕被人發現說我不依法律辦事,所以就偷偷將螞蟥吞進了肚裏……」
這位楚惠王如此仁德,着實可敬可愛。但他將螞蟥吞進肚裏,卻不值得效法。相比較而言,有人遇到同類情況,卻處理得比他高明。民國初年,軍閥割據。一位高僧受某大帥邀請,前往赴素宴。席間,高僧發現在滿桌精緻的素餚中,有一盤菜裏竟然有一塊豬肉。他的隨從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來,高僧卻立刻把肉掩蓋起來。一會兒,徒弟又把豬肉翻出來,打算讓大帥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蓋起來,並在徒弟的耳畔輕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受到警告後,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了。
宴席結束後,高僧辭別了大帥。歸途中,徒弟不解地問:「師父,剛才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不吃葷,為什麼把豬肉放在素菜中?我當時只想讓大帥知道,處罰他一下。」 高僧說:「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剛才大帥看見了豬肉,盛怒之下把廚師槍斃或重罰,就是莫大的罪過。這豈是我願見到的?為此我寧可把肉吃掉……」徒弟聽了點點頭,把師父的話牢記心中。還有的名醫,寧可忍受誣陷、委屈,遭人唾罵,也要救人生命,其精神尤為感人。
清朝初年,江蘇常州城裏出了個魏神醫,據說不管什麼疑難雜症,他都能藥到病除,妙手回春。魏神醫何以有如此神通?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在於他醫德高尚。比如,鄉下人到城裏找他看病,他總是先拿點心給病人吃。對那些貧窮的病人,他不但不收醫藥費,還送給他們錢糧。他這樣做,既幫助了病人,又提高了醫術。因為鄉下人進城看病,要走很遠的路,一定又累又餓,所以血脈十分紊亂。若是此時把脈,難以準確診斷出病症。而給他點心充飢,讓他休息一會,他的脈象就穩定下來,這樣就能把準病情的細微差別,從而精確用藥,藥到病除。而貧窮的病人體質都比較虛弱,無法發揮藥物的作用。不收醫藥費又送給他錢糧,就能減輕他的重負,使身心都得到調養,從而促使他早日病癒……魏神醫這種以醫德促醫術的方法一以貫之,他甚至甘願為此蒙受不白之冤。
有一次,魏神醫到一個危重病人家看病,他走後病人枕頭下放的十両銀子不見了。那銀子是病人的兒子剛剛借來,預備給老人請醫生買藥用的。病人的兒子聽信了讒言,懷疑是魏神醫偷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倒在魏神醫的門前。魏神醫很奇怪,問他這是幹什麼?病人的兒子委婉地道出了疑情。沒想到,魏神醫聽後痛快地承認了下來,並說:「確有此事,因我有急事需要銀子,手頭一時不便,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銀子應急用了。我本想今天去給你父親診脈時,再偷偷地放回原處的。」說完,他拿出十両銀子,交給了病人的兒子。這一來,街上圍觀的人都驚呆了。他們本以為魏神醫道德高尚,不想他竟會如此卑污。一時間,對魏神醫的非議之聲傳遍大街小巷。然而,魏神醫卻神態自若,毫不在意。半個月後,病人痊癒。在徹底清掃病床時,在褥子底下發現了那十両銀子。於是,羞愧難當的父子倆又跪倒在魏神醫面前,父親痛哭流涕地說:「我們家的銀子並未丟失,是我的兒子誣陷了先生。今天一則來送銀子,二則特地來向您請罪。」魏神醫將他們拉了起來,好言相勸。 病人的兒子十分不解地問道:「先生,我那天聽信讒言誣陷了你,你明明沒有拿銀子,為何甘願蒙受罵名呢?」魏神醫說:「你父親的病情正在緊要關頭,若找不到丟失的銀子,一定傷心絕望,邪火上攻,病情會急劇加重,很可能一命嗚呼。所以,我寧肯背上罵名,也要挽救他的生命。」父子倆聽了萬分感激,磕頭不止。
人生在世,誰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生活,任何人都要依賴於他人的存在而生存。這就決定了人在處理自身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時,不能只考慮個人利益,而必須同時考慮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多為他人着想,盡力去幫助或保護別人。這既是可敬的美德,也是高尚的義務。惟其如此,社會才能更加美好,人生也才能更有意義。在這方面,許多「時代先鋒」,傳承了古人的美德,融入了新的觀念,為我們做出榜樣,雷鋒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曾說:「我覺得自己活着,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正是他的榜樣力量,影響了整個社會,助推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時代新風。而這種新風,也使過去只有少數人具有的「多為別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得到進一步的繼承、發揚,使之更具群眾性和普遍性,也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
其實,一個人為他人着想,也是為自己着想。當一個人做事的時候,如果事事都以他人為先,不過分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必定也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與回報。如上面所說的魏神醫等人,他們屈己救人雖然讓自己受了委屈吃了虧,但他們卻贏得了尊重、贏得了聲譽、贏得了千古美名,這是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都是講的這個道理。我們善意地對待別人,自然也會收穫善意,得到善報。正如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所言:「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了解別人心裏想着什麼的人,永遠不用擔心未來。」因為這樣的人,總能「得道多助」,他的前途總是光明而美好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