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人魚,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是星巴克的商標、迪士尼的卡通片《小魚仙》,還是丹麥作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在1836年寫下的淒美童話《小美人魚》(Little Mermaid)呢?小魚仙美麗善良的經典形象深入民心,不過,在希臘神話中,人魚不但可分為mermaid和merman,還可分為人魚仙子涅瑞伊得斯(Nereids),以及賽蓮海妖 (Sirens)兩種。

海中仙子守護船員安全

根據赫西奧德(Hesiod)的《神譜》(Theogony)記載,友善海神涅柔斯(Nereus)和海洋女神多里斯(Doris)一共有50位如花似玉的女兒,人稱人魚仙子(Nereids),她們每位都各自代表着海洋不同的特徵,包括鹹水(Halia)、海浪(Cynon)、海沙(Psamathe)、海島(Nesaea)、海岸(Actaea)、海灘(Eione)等。50位海中仙子和海皇波賽頓(Poseidon)之子崔坦(Triton)一樣,擁有半人半魚的外貌,常在地中海一帶出沒,負責守護航海者的安全,幫助水手們在暴風雨中脫險。

因此,不少船隻的船頭位置都會設有人魚的雕像,英國伯明翰大學也用美人魚來做校徽,寓意校友們都能在學海上乘風破浪,學滿而歸。

比賽落敗被拔掉翅膀

至於賽蓮海妖(Sirens),則是河神埃克羅厄斯(Achelous)和山林仙女斯忒洛珀(Sterope)的三位女兒。賽蓮海妖本是會吃人的半人半鳥,但她們因為與繆斯女神(Muses)比賽音樂落敗而被繆斯拔掉翅膀,從此不能飛翔,唯有留在西西里島嶼的海岸礁石間徘徊,幻化成美人魚的模樣,以她們那天籟歌喉誘惑航海中的水手,令他們神魂顛倒,情不自禁跳海自盡,又或者使航船觸礁,再將墮海沉溺的船員吃掉。

在荷馬史詩《奧德修斯航海記》(Odyssey)中,足智多謀的伊塔卡島國王尤利西斯(Ulysses)出於好奇,竟然渴望傾聽賽蓮海妖那令人無法抗拒的迷人歌聲,於是他命令水手們在船隻進入有賽蓮出沒的海峽之前,預先用蠟把耳朵塞住,再將他綁在船桅上,任由邪惡的賽蓮三姊妹向他唱出令人迷失心智的魔曲,直至海員將船隻駛離海峽,再也聽不到賽蓮海妖的歌聲時,才給他鬆綁。

除了希臘神話和安徒生童話,在詹士馬修·巴里 (J.M. Barrie)的《小飛俠》(Peter Pan)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美人魚的身影。在小說的第八章裏,小飛俠告誡女主角溫蒂要小心夢幻島(Neverland)的人魚:「甜美可人的美人魚,會甜蜜地將你溺死,小心不要走近她們啊。」("Mermaids are sweet, they'll sweetly drown you, if you get too close...")亦正亦邪的美人魚,正好反映在現實世界中,人們亦可正可邪,但願我們都能用慧眼洞悉真相,切莫以貌取人。

◆ 曹穎寶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