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為《一個人的哪吒》,不僅因為從一開始,哪吒的成長之旅就不是熱鬧的群戲,而是一個人的獨自奔跑;還因為對創作者來說,創作究其最終就是「一個人」的,這孤獨也是力量。
楊雲濤卻希望,觀眾也是「孤獨」的。「我希望哪吒真的不是一群人,這有點矛盾,它是一群人跳,我也希望一群人來看,但是我把它獻給每一個人。」
他希望建立一種全新的觀賞舞蹈藝術的模式,「你感覺,雖然是和幾千個人坐在一個劇場中,但你感覺是你一個人在看。這種感覺不像看足球比賽,大家一起歡呼。我想營造『一個人』的劇場,精神上的一個人。這是很奇妙的感覺。我覺得,幾萬人一起在球場歡呼,那個力量反而表面、脆弱,而當幾千個人都很安靜專注,變成一個點的時候,那個力量真正強大,但是它又是很個人的,是從每一個觀眾身體裏面出來的,而不是靠外面來聯繫。」
對於舞蹈藝術來說,其起源本就有着祭祀與巫術的色彩,楊雲濤遺憾這部分似乎沒有被傳承下來,今時今日,大家在觀賞傳統舞和中國舞時,仍然比較多在看場面的熱鬧。這並非不好,卻不足夠。「我覺得我不是在引進一種西方的觀賞方式,其實我們東方更講究這個——自己一方世界,自己與天地的連接。那個內心是非常強大的。」
在《一個人的哪吒》中看到自己,幾千個不同的「自己」在劇場中凝結,楊雲濤所期待的,大概是這樣一種精神上的共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