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電車加價申請,電車公司擬將12歲或以上的乘客票價由2.6元加至3元。有議員質疑15.4%的加幅遠超通脹,並不合理,亦有議員認為應研究如何增加廣告等非票務收入,而非靠政府補貼。

根據運房局的文件顯示,電車公司2018年至2020年獲得盈利,2021年錄得300萬元虧損,主要收入來源為乘客車費和廣告收益,去年的電車乘客量雖較2020年上升16%,車費收入達1.115億,但仍未回復疫前水平。今年3月份的乘客量,因為第五波疫情下降五成,去年的廣告收入則上升17.6%,達1.076億,但同時總營運成本亦上升至2.285億。電車公司指,2022年計及政府的「保就業計劃」津貼後可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但鑑於財政困難,需要加價以維持營運能力及穩定的服務。

遊客票將取消

為此,香港電車向政府申請加價,建議票價加價0.1元至0.4元。其中,成人票價由2.6元加至3元,小童票價由1.3元加至1.5元,兩者加幅同為15.4%。長者票價由1.2元加至1.3元,升幅為8.3%。月票則由220元加至260元,升幅為18.2%,目前售價34元的遊客票會被取消。

電車公司董事總經理敖思灝昨日在會上表示,該公司總收入約一半為乘客票務收入,但近年乘客量不斷下跌,加上經營成本上升,如果不加價,今年很可能出現虧損,如果加價獲批將有些微利潤,亦有助挽留員工。

議員:加幅超通脹不合理

「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反對有關加幅,指過去4年每年平均通脹率為1.8%,但電車公司的加幅是通脹的一倍。他只能接受電車加價2毫至2.8元,加幅為7.6%,餘下2毫的加幅應由政府補貼。

民建聯議員陳恒鑌質疑由政府補貼能否解決問題,更擔心做法會令電車公司失去「生存」慾望,認為應由政府與電車公司商討如何增加廣告等的非票務收入。

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亦表示,原則上支持電車公司是次的加價申請,但對加幅有保留,建議政府與電車公司就加幅再作商討,將票價控制在市民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又希望電車加價後投放資源對員工加以善待,想方設法防止員工流失。

不過,有議員則同意有關加幅。張欣宇認為,加價後全程車費只是3元,相比其他交通工具,電車車費仍然十分便宜,擔心若不讓電車公司增加票務收入,「電車這種交通工具無法可持續地營運。」

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黃珮玟說,會因應電車服務質素、公眾接受程度等考慮票價加幅,但直言電車票價非常便宜,加幅15.4%看似很多,但實際只是加0.4元,又表示政府一直有和電車公司研究如何增加收入,亦容許該公司在車站或車廂賣廣告,而電車公司近期亦有不少免費乘車日,政府會鼓勵公司尋找更多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