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文博)網絡世界與現代人生活密不可分,對年輕一代來說,卻也伴隨更大安全風險威脅其健康成長。香港救助兒童會與香港大學昨日發表「香港兒童在線」研究報告,發現本港青少年正面臨網絡欺凌和性騷擾等重大網絡風險,包括總體有多達四成中學生即推算超過13萬名青少年,過去一年曾非情願地收到網上性裸露及相關滋擾資訊,而遭無理要求裸體自拍或遭脅迫涉網上色情行為者也各有5%。報告強調,政府、學校和家長都需要積極完善青少年及兒童保護措施,亦可參考設立私隱專員做法,增設兒童網絡專員和部門,更有效處理相關投訴和舉報。

是次研究於2020年至2021年向逾1,300名自不同社會及經濟背景的8歲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作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多達四成中學生(也即每10名中學生中就有4人)於過去一年內至少1次遭受虛擬性騷擾,包括非情願地收到網上性裸露內容、性誘惑。這一數字相當於全港受害中學生逾13萬名。
朋輩間搞事 7%人認做過
青少年非情願地接觸的各式網上性資訊中,包括突然彈出的色情廣告、於即時通訊中收到裸體及性器官照片等,亦有令人反感的性訊息或性交談等。此外,有5%中學生曾遭無理要求提供自拍性照片,亦有5%人被脅迫在網上進行性或色情行為。令人關注的是,作出性騷擾者不少涉及青少年朋輩,包括有7%中學生承認曾發送網絡性騷擾訊息給他人,也有部分中學生情侶強行要求對方「分享裸體」。
在受訪學生中,28%人指有關網上經歷曾令他們感到不舒服、害怕,更有學生表示每天都為此感到痛苦。
「邊緣人」遭網上性騷擾幾率高3倍
根據研究報告,在現實生活中被漠視的青少年,遇到網上不良性體驗的幾率是朋輩的4倍;而孤單及依賴網絡社交者,也面臨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
此外,報告指去年有五分一香港青少年曾遭受網絡欺凌,以男生較多、有24%,女生則有18%,欺凌行為包括在網上發布令人反感的照片和信息,將他人排擠在網絡社交圈子外,以及未經同意濫用他人的身份。研究團隊表示,網絡欺凌帶來無比傷害,特別是因為互聯網傳播信息快而廣,而且難以徹底刪除,而很多受害兒童更同時在網上和現實世界受欺凌。
「香港兒童在線」首席研究員、港大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副教授Clifton Emery指,是次研究反映香港青少年網上受害問題嚴重,但從報告中亦可見,學校、家長和決策者在青少年保護上依然發揮作用,例如當父母經常鼓勵子女探索互聯網及做好網絡自身安全保障,而學校或老師有做定期網絡安全教育,其子女及學生便會較少遭遇非情願的網上性體驗及網絡欺凌等。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則表示,網上性騷擾和欺凌會令青少年感到被威嚇、被責備、羞恥和內疚,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社交發展有深遠傷害。
她表示,社會各界需要為青少年創造安全的網絡生態,在法律、政策等方面作出保護,建議可增設兒童網絡安全專員,並設立專責網絡安全的獨立機構,為網絡安全制定法規和指引,另也要加強對教師和社工提供的培訓,幫助他們識別、干預和處理可疑個案的知識,及更有效教授青少年網絡安全的技巧和守則等。

教界:需增學生網絡素養
(記者 金文博)立法會議員、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過去兩年多的疫情,青少年實體社交大減更倚重網絡交流,也讓各式學生遭網絡欺凌、性騷擾以至誘使犯罪問題加劇。他直言,對學校來說涉網絡的不良行為處理上一向相當困難,因不僅涉及技術問題,更未必有資源和權力去跟進,有時「就連疑犯都找不到」,所以除了事後跟進外,更需要盡力提升學生網絡素養及守法觀念。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亦認為,針對網絡欺凌及性騷擾問題,學校應加強教育讓學生明白任何人都需要就其網絡行為及言論負責,於網絡世界犯法違規者同樣要受懲處,另老師及家長也應加強警覺,及早介入處理高危個案,就違法事件果斷地聯絡警方處理。
遭假賬號誘拍裸照 中二男「中伏傷透心」
(記者 金文博)青少年受網絡欺凌及與性相關的騷擾,部分更是同學朋輩所為,情況令人擔憂。「香港兒童在線」報告引述一名中二男生阿祖(化名),曾在Instagram收到一名不認識的「女孩」交友邀請,對方更與他調情及游說其自拍裸照,最終有關的裸照在同學間廣泛流傳。原來阿祖是被校內一群男孩開立的假賬號所騙,因而受到傷害。
報告提及一宗網絡性欺凌及騷擾典型事例。一群男孩開設Instagram假賬號並偽裝成美女,然後以此「結交」同班的阿祖。他們通過假賬號與阿祖調情,讓他深信此漂亮女孩是真實存在的「朋友」,更游說阿祖自拍及傳送裸照,結果這些照片在同學間廣泛流傳,令阿祖十分尷尬。報告指,有關個案屬「鯰魚」(catfish)的虐待玩意,雖然不常見,一旦發生就會對孩子帶來嚴重傷害。
高中生Kelly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身邊有朋友和同學曾遭受過網絡性騷擾和欺凌,其中有人被廣傳私密照和講是非,對情緒造成極大困擾。Kelly提醒青少年不應該隨便拍下這類的相片或影片,更要提防別發送給他人,「網絡世界始終有風險。」在網絡欺凌方面,Kelly曾見過有同學於網上討論區和社交媒體群組被公開戀愛、私隱、家底和弱點等「講是講非」。她慨嘆道,很難預防這類情況發生,直言「什麼都沒有做都有機會被人擺上網」。
Kelly說,網絡欺凌對受害人心理一定會造成負面影響,認為一旦遇上不能怕事應盡快報告,同時找家人、師長或親近朋友傾訴。她有朋友遇到相似經歷即時尋求駐校社工協助,經專業方法開解和練習後,感到舒服很多,對緩解情緒有實質幫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