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着礦砂的域瀟三號橫跨印度洋,途經馬六甲,全程行駛約7,200海里。
◆▲MV YU XIAO 3號(域瀟三號)散貨船,於莫桑比克克里馬內錨地啟航。
◆集團在莫桑比克尼佩佩地區建設的石墨礦區超長鑽探岩芯。
◆濟南域瀟集團董事長吳濤

今年4月7日,載有73,000噸鋯鈦礦的「MV YU XIAO 3號」(域瀟三號)散貨船從莫桑比克的克里馬內(Quelimane)啟航,行駛約7,200海里後到達山東嵐山港。作為首批進入莫桑比克「淘金」的中國民企,域瀟集團已成為聞名非洲的礦商巨頭,在莫持有採礦權的鋯鈦礦已探明金屬資源量合計超過1億噸,礦權面積達到50萬餘公頃,成為擁有莫桑比克礦權最多的中資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貢獻巨大。而這一切,源於公司董事長吳濤多年前「以空間換時間」的決定。◆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 山東報道

吳濤是一名地道的濟南人,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涉足商界,先後從事過個體服裝業、家電貿易、塑料型材、機器製造、摩托車經營銷售、餐飲等多個行業。1995年,吳濤和妻子成立濟南域瀟集團,域瀟是其長子的名字。2001年,憑着敏銳的嗅覺,公司開始進軍房地產業。隨着國家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吳濤決定將主營業務向礦產資源轉型。

2005年,吳濤開始在國內四處「物色」礦山。令他扼腕的是,原本看中的一個鐵礦3年前售價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此時卻翻了三番,而在30年前這個礦只需約300萬元。這筆交易在他的遺憾中取消了。

勘探莫國資源 需越沼澤雷區

之後不久,吳濤在機場候機時無意間看到一段培訓講座,有位專家正在講「以空間換時間」。他忽然心中一動:雖然時間不能倒流,但他可以到一個發展程度與三十年前的中國相同的地區尋找機會,把「30年前」的優質礦產資源運回今天的中國,以空間換時間。2006年,域瀟集團開始進軍非洲,吳濤在朋友的帶領下先後考察了南非、博茨瓦納等國家,最終將莫桑比克作為投資非洲的重點國家。

在陌生的國度勘探資源是件極其艱苦的事。吳濤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我們每天穿行在荒山野嶺和密林沼澤,有時一天要奔波幾百公里。密林裏人跡罕至,我們曾遇過毒蛇,也曾踏入雷區,有時口渴難耐,連河水都找不到。」

2007年,吳濤在莫桑比克先後投資設立了非洲長城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及海域(莫桑比克)礦業有限公司,從事礦產資源開發、加工與利用,成為第一個到莫桑比克「淘礦」的中國民企。2011年,其子公司非洲長城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獲得莫桑比克礦業部頒發的鋯鈦礦採礦證,這是莫桑比克中資企業獲得的首張金屬礦產採礦證,也是莫桑比克對國際礦企發出的第二張金屬礦採礦證。

鋯鈦礦開發 挖得第一桶金

位於克里馬內地區的5004C鋯鈦礦開發項目,是吳濤在非洲「挖」到的第一桶金。該項目是莫桑比克有史以來頒發面積第二大的金屬礦採礦權,總面積約231平方公里。吳濤帶着團隊在莫桑比克從南到北跑了一個遍,在克里馬內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找到了這個露天鋯鈦礦。2012年1月,域瀟集團與國內上市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克里馬內地區鋯鈦礦項目,當年年底建成投產,2021年鋯鈦礦達產70萬噸,實現了極大的利潤突破。

吳濤說,目前公司在莫桑比克及中國內地共開展18個項目,從鋯鈦礦開採,延伸至石墨、稀土、海運物流、礦產深加工、水泥製造等多個行業領域。其中域瀟擁有的最大鋯鈦礦項目4623C中高鈦精礦物儲量約7,172萬噸,為世界上尚未開發鋯鈦礦中單體儲量最大的鋯鈦砂礦。該項目預計年內可投產,設計年產100萬噸毛礦,是莫桑比克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採礦權證,開採期長達70年。

受需求量不斷增大、行業供需格局改善、環保措施趨嚴等因素影響,近年鋯鈦產業上下游價格全線大漲。目前內地大部分鋯鈦礦依賴於進口,域瀟集團2021年回運貨量約115萬噸,佔當年全國鋯鈦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