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月底一再向內房行業吹暖風,部分地方政府已適度放寬內地樓市的銷售監管,內房在經營環境層面出現改善跡象。昨日內地便下調首套房新造樓按貸款利率20基點。有分析師指出,中央除重申「房住不炒」外,亦強調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內地投資者目前已普遍預期樓市鬆綁政策將陸續有來,一眾內房企業的資金壓力有望獲紓緩,同時有利內房股價表現。◆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表示,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內地百強房企今年首4個月累計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50.2%;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五一」長假期間,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仍按年跌52.3%。數據反映內房政策正在鬆綁,但市場信心未恢復,加上個別內房股債券違約的消息,導致投資者對內房股繼續採取觀望態度,內房股表現未有立竿見影。
但他認為,投資者可以留意一些資產質素相對優良、防守性較高的股份,例如藍籌股中的兩大國企內房股中海外(0688)、潤地(1109),或者負債率較低的民企龍湖(0960)。
ADR造好 恒指可望高開
港股方面,隔晚美股反彈,當中納指更大升近4%,帶動在美國上市的預託證券(ADR)普遍造好,預計今日港股可望高開近200點,使恒指重上2萬點大關。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美國加息,港股資金外流的壓力增大,是目前大市的主要憂慮,例如港匯最近已觸及7.85弱方保證,並使金管局需出手干預,消息對大市氣氛也構成一定影響。
但他認為,雖然港股短期仍難免震盪,惟現時估值已低至不足10倍,中長期投資價值已浮現,料可吸引長線資金逐步買貨。「港股通」上周就一連三日錄得逾66億元高額淨流入,顯示「北水」有趁低撈貨的情況。另外,近期人民幣貶值,加上本港聯匯穩定,也是觸發「北水」買入港元資產的原因之一。
走資陰霾 投資者傾向防守
不過,耀才證券金融集團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為港股短期走勢仍不會有太大改善,其中一大因素在於權重板塊的科技股短期難以令人憧憬,除監管陰霾未除、內地經濟表現受疫情打擊外,美國加息亦利淡該板塊的投資氣氛。
他指出,「北水」近期積極「掃貨」,但港股仍然拾級而下,即使恒指遇有反彈,但幅度相當有限,其主因包括美匯指數已升至104水平,是近20年來新高,由於美國4月的CPI仍高達8.3%,相信美匯強勢及加息潮將會持續。在此因素下,新興市場走資潮料會持續,港股雖有「北水」支持,但實體經濟受損下,投資者只會傾向防守。他認為,股民應待局勢稍為清晰及改善再出擊也不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