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網相關宣傳圖。 網上圖片
◆學生在浙江大學圖書館學習並搜索文獻。 網上圖片

內地最大學術文獻數據庫平台 千萬元續訂費逼退中科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內地平台反壟斷再落重錘,此次指向內地最大、且為國有控股的學術文獻數據庫平台——知網。此前知網已深陷輿論漩渦,業界質疑其一邊廉價收割著作權涉嫌侵權,一邊訂閱費用高企涉嫌壟斷,中國科學院前不久表示無力承擔近千萬元續訂費用而停用知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3日宣布,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市場監管總局隨後引述反壟斷專家觀點表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知網在經營過程中涉嫌實施壟斷行為,損害消費者利益。同時,此案釋放出對平台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信號。

對於官方對其進行反壟斷立案調查,知網表示,將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經營,創新發展模式,承擔起中國知識基礎設施的社會責任。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亦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知網北京、全資子公司知網數字出版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壟斷案件調查通知書,公司將堅決支持,全力配合上述調查工作。

全球擁有2.7萬家機構用戶

知網前身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1999年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知網官網稱,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信息資源共享為目標的國家信息化重點工程,被國家科技部等五部委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重中之重」項目。1999年6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實現網絡化,「中國期刊網」開通,標誌着CNKI工程初步建立。2003年,「中國期刊網」更名為「中國知網」。

據知網官網,知網目前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累計整合國內外期刊文獻2億多篇。至2020年,知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7萬家機構用戶,全文下載量達每年20億篇次。

低價收錄高價出售牟超高利潤

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的分析文章指出,知網收錄的中文學術文獻種類與數量、期刊數量以及獨家期刊的數量和質量、用戶規模及覆蓋率、用戶依賴程度、市場銷售額等均長時間明顯處於領先地位,在學術文獻收錄和服務協議中設置不公平的格式條款,無論是採購學術文獻還是銷售知識數字化產品的價格幾乎不受競爭約束。

「根據分析,基本可以認定知網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時建中提出知網兩方面涉嫌壟斷。一是,知網與大量期刊、高校簽訂獨家協議,限制它們與其他第三方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平台合作,鎖定上游優質學術資源,人為製造知識流動壁壘,使其他競爭者難以與其開展公平競爭,影響知識的分享和傳播。二是,知網通過低價收錄、高價出售的方式獲取超高利潤,在缺乏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連續多年大幅提高數據庫價格,增加用戶負擔,損害消費者利益。

「知網的上述行為破壞了相關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妨礙了學術文獻傳播和知識分享,損害了知識創新的生態環境,背離了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初心,引發了全國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圖書界的極大憂慮。」 時建中同時強調,對知網立案調查,釋放出對平台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信號,增強平台企業的自我合規意識,引導和激勵平台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和模式創新開展高水平競爭。

涉嫌壟斷經營質疑聲此起彼伏

近年來關於知網涉嫌壟斷經營的質疑聲此起彼伏,質疑其低價收購論文作者著作權,同時高價向高校等學術機構銷售數據庫。2012年以來,包括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指知網數據庫大幅漲價,而不得不停用,但隨後又重啟。今年4月,中科院多個研究所停用知網,再次使知網陷入爭議。中科院稱,多年來,CNKI數據庫(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憑借其在中文期刊數據庫市場上極具影響力的市場地位,對續訂價格始終維持着較高漲幅。2021年,中科院集團CNKI數據庫訂購總費用達到千萬元級別。

2021年12月2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在官網回覆網友留言時稱對知網是否構成壟斷,「將予以核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