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都是在說歷史小說與正史中的不同,今朝我們繼續尋找真正的歷史人物,這人在《康熙大帝》第一集中已經出場,戲份貫穿大半部小說,被描寫成為大奸臣,這人就是康熙朝的宰相——明珠。

今次也一樣,先看看小說中是怎麼寫的。明珠登場時很有戲劇成分,才二十多歲的他,穿着破破爛爛的棉袍,凍得雙目緊閉,害客店老闆以為他凍死了,差點就當成屍體送去火化場,全靠伍次友救他一命。

醒來後的明珠提到自己是正黃旗人,父親因受多爾袞牽連而罷官,從此家道中落,又遇上鰲拜圈地,只能一路乞討進京,靠賣字維生。

之後明珠因緣際會,認識了偷偷外出讀書求學的康熙帝,在擒拿鰲拜時立功,晉升御前侍衛,此後不斷晉升,成為朝廷大員。不過,明珠並不是什麼好人,身邊朋友被他整得落花流水,再加上賣官鬻爵,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直至康熙帝巡視江南,著名清官于成龍才在皇帝面前「告御狀」,先埋了個伏筆,到明珠50大壽時,另一位清官郭琇上書彈劾,終於康熙帝出手,把明珠革職,但也沒對他怎樣。

這位「叫化子」出身的明珠,在正史中可是完全不同,出身於葉赫那拉氏的明珠,早就加入政府,成為皇帝侍衛,再升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出任內務府總管,負責管理皇宮內一切大小事務。

到了康熙五年,明珠改任弘文院學士,開始從政生涯,之後當過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位。

在三藩之亂開始前,戶部尚書米思翰建議撤藩,明珠亦和議,差點就被索額圖等主和派大臣問責,幸好有康熙帝擋住,之後明珠又繼續升官,一度出任武英殿大學士,成為實錄、方略、明史等書的總裁,可以說是能文能武。

不過,明珠貪污腐敗的情況,倒是跟小說中相似,《清史稿》中記載他「簠簋不飭,貨賄山積」。貪污之外,更要命的是跟索額圖鬧黨爭,明珠拉上余國柱、徐乾學等人,與索額圖一黨互相攻擊,還牽涉入皇太子的事上,結果終於被御史郭琇彈劾。康熙帝念其功勞,只是罷了他的大學士,沒有過多牽連。

小說中的明珠,罷官後再登場就是康熙帝親征準噶爾之時,作為罪人,在缺糧的軍中備受冷落,成為全軍最不好過的人。事實上,明珠罷了大學士不久,康熙帝就把他調為內大臣,成功復出。到了康熙帝親征準噶爾,明珠的確隨軍出征,但不是以罪人身份,而是「督西路軍餉」。實際上康熙帝也不可能帶個犯罪的大臣在軍中,只吃飯不做事,帶他來幹什麼呢?

隨軍西征後,明珠因功「敘功復原級」,此後一直活到康熙四十七年才離世,兒子性德和揆敘都入朝為官,其中性德是著名詞人,可惜英年早逝,死於康熙二十四年;揆敘則在九子奪嫡時加入「八爺黨」,開罪了日後成為皇帝的四阿哥,結果揆敘在康熙五十六年病逝時,本來還好好地獲得文端這個諡號,到了雍正帝登基後立即翻舊賬,追奪官位、削諡,墓碑也改成「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實在可憐。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