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郭如佳、梁淑貞、黃洋港)市民翹首以待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將於今年中開幕。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昨日表示,由於借用展品和保險等費用,項目面臨財政壓力,將來入場參觀要付費,詳情最快月底公布。
教育界人士、立法會議員均認為,香港故宮開放,有助學生及廣大市民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如果要收費也不能定得太高,並建議館方為學生、學校團體、弱勢群體等提供特別優惠。

坐落在西九文化區西端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18年展開工程,去年底竣工,現正進行布置展覽工作。香港故宮網頁顯示,博物館將於7月對外開放。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昨日表示,香港故宮在不超支情況下準時完成。她強調香港故宮以當代視野策展,不是北京故宮分館,有信心香港故宮能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故宮的落成是實現這一定位的重要里程碑。

被問到入場費金額,馮程淑儀稱,香港故宮涉及文物保險費、借展費等開支,財政壓力較大,故傾向收取入場費,並預告最快本月底公布收費詳情。
900文物清單將盡快公布
香港故宮向故宮博物院借入900多件文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抵港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物外借,故需小心處理,會盡快公布相關文物清單。他強調,文物保護屬重中之重,有為抵港文物購買保險。
香港故宮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撥捐35億元成立。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認為,香港故宮開放,一定能夠有助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裏面有皇帝的一天、宮廷生活等內容,如果學生可以見到皇帝批的奏摺,一定好過書本內字面上的介紹。」除了歷史重現,裏面的各種工藝品,例如書畫、陶瓷等,亦能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發展。
李偉雄說,博物館開放後一定會帶學生去參觀,「如果收費,希望對學生、學校團體、長者,或其他弱勢群體優惠啲,不要剝奪他們吸收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權利。」
憂變成高級消費場所
對於收費問題,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認為,要先知道博物館內有什麼值得看,「當然多數是北京故宮的文物,但具體是什麼展品?如何展覽?市民到現在還不太了解。」他認為若要收費,應對不同人士有特別優惠甚至免費安排。他擔心,若香港故宮內有餐飲等其他消費,若是高收費,「那就變相成為一個高級消費場所了。」
40多名立法會議員昨日前往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場地設施。民政事務委員會委員郭偉强表示,借出文物到港展覽是國家對香港的關懷,為了加強市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香港故宮不應把門票收費定得太高,無論貧富都應有機會進內觀賞。他建議,香港故宮開幕時,每名市民應有一次免費進場機會,日後每張門票可以訂在20元以內,家庭票有優惠,以達到與民同樂、加強認識國情的目的。
另外,記者翻查西九年報發現,2021年西九管理局員工成本2.6億元,較2020年增加12.45%。
參考紫禁城 中軸線概念
香港故宮的其中一個設計特色,是參考紫禁城的中軸線概念。地面、2樓及4樓分別有三個面向西九文化區、維港和大嶼山的中庭,可以讓市民遙望不同景色;地面大堂中庭的金色天花,就參照了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設計;正門入口的紅色大門有排列整齊的玻璃門釘,亦是參照了北京故宮的門釘裝飾。
香港故宮樓高7層,共有9個展廳,當中7個的展覽時間較長,約有1至2年,大部分展品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並有香港故宮首批藏品;另外2個展廳就會不定期舉行專題展覽,每個展覽為期3至6個月不等。
內部裝潢曝光 盡顯帝王氣派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進行開幕前最後準備工作,內部裝潢及設施昨日首次曝光,九個展廳分布五個樓層,三個不同方向的中庭各有「睇頭」。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00多件珍貴文物,將陸續抵港,「打頭陣」的包括展示帝后宮廷朝夕生活、馬文化等九大開幕展覽。
坐落在西九龍文化區的香港故宮內外均藏有巧思,建築外形猶如方形大鼎,大樓以紫禁城建築群顏色為主色調,再配以米黃色、深紅及冷灰為點綴。博物館正門呼應紫禁城的紅牆,以經典的朱紅色「迎賓」,內部則參照紫禁城布局,層層遞進貫穿整座大樓,引領訪客向上層參觀,同時巧妙地將九個展廳安排在不同樓層中。三個中庭與戶外空間相連,讓觀眾在欣賞文物展品之餘,亦可飽覽西九文化區、香港島的天際線以至大嶼山的亮麗景致。
外牆部分金屬構件呈深啡銹跡,但並非陳舊甩漆。負責設計香港故宮博物館的建築師嚴迅奇解釋,有關構件特別採用名為「耐候鋼」的日本製造物料,其特別之處是顏色及質感會隨時間變化,體現文物的歷史痕跡。
香港故宮開幕後,將展出由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00多件珍貴文物、香港文化機構借出的藝術收藏,以及香港當代藝術家回應故宮文化的作品。九個開幕展覽正準備得如火如荼,展期由3個月到2年不等。其中2號展廳將舉辦「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展覽,參觀者可以透過不同的展品及現代技術,深入朝廷、御花園及書房等,認識帝后宮廷的朝夕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