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融斌 深圳巿政協委員 香港深圳社團總會青年委員會執行副主任
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的政綱強調增加青年向上流動機會。本人認為,青年政策可以從就業、教育、扶貧、就醫等方面着手。
在就業方面,李家超的政綱給出實質的政策例子。他主張積極吸納青年加入政府法定機構、諮詢架構。這可為香港青年提供新的發聲平台,也使青年真正為香港做實事。政綱也提到增加青年在國際和內地的實習活動及交流機會,支援青年到內地就業和創業。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已成為香港乃至國家的重點發展議題,着重為青年提供創科就業機會。內地經濟發展迅速,格局穩定,孕育眾多有志青年走向成功。相信在兩地政府的雙重推動下,香港青年料獲更多就業機會,消減跨代貧窮,真正實現理想。
在教育方面,除了繼續歷屆政府推廣的STEAM教育,宣導全民創科思維,政綱更特別提出要重點培養支撐發展八大中心所需的人才,促進社會各界和學界的銜接。這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避免「學而無用」的尷尬情況出現,增強香港青年的競爭力。此外,政綱也注重培養學生個人素質,包括充實國民教育體系、促進家校合作、加強教師專業操守培訓等,為香港青年在求學初期打好根基,幫助他們成為愛國愛港、正直客觀、規劃清晰的社會棟樑,在劇烈的全球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
最後,在扶貧和醫療方面,青年政策需要為青年做好後勤保障,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發展自我。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長年面對壓力,在過去30年,人口老化持續,比率持續上升。香港青年作為未來撫養長者的主力軍,又多為獨生子女,壓力重大。政綱提出解決跨代貧窮的實驗計劃,扶持居住在「劏房」的貧窮家庭兒童、積極提高退休生活保障、推展基層醫療系統建設、增加醫護人手等政策,解決香港青年「養老難」的問題,讓青年無需再擔心撫養長者的難題,從而激發熱情,實現自我價值。
整體而言,李家超的政綱通過從就業、教育、扶貧、就醫等角度入手,有志緩解香港青年的多項難處,為香港青年提供向上流動和就業的機會,提升個人競爭力,創造優質的就業環境,形成無憂的後勤保障。相信這能助力香港青年發掘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