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傑

父母都是忠厚老實的人,善良於他們是做人的根本。他們用一言一行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讓善良的家風在我這裏得到傳承。

小時候,家裏生活拮据,主食多是高粱和玉米麵。但每逢年節和爺爺奶奶生日,母親都會想方設法給他們準備禮物。

有一年中秋,母親手裏實在沒錢了,於是領着我,去山裏刨了一天的藥材,帶到街上賣了錢,給爺爺買了一瓶酒,給奶奶買了兩斤月餅。

如今爺爺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和叔叔嬸嬸同住,父母總會抽空去看看爺爺,陪他坐一會兒,聊聊天。每逢年節或爺爺生日,母親總早早叮囑我們,要給爺爺準備禮物。

父親懂一些建築知識,會看圖紙和做預算,瓦工手藝也非常好。從我有記憶開始,誰家修房建屋,都會找父親去參謀一下。從房子的位置和戶型的設計,到用多少料,應該怎麼建,父親永遠衝在前面,盡心盡力去幫忙。父親從沒考慮過請一天假扣多少工資這種事情,他甚至覺得,能為鄉親們做點兒什麼,是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

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母親都主動去幫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臘月,鄰居二娘家娶兒媳婦,因為媳婦娘家是外地的,來了好幾十人送親。她家只有三間房,還騰出了一間來做新房,沒有辦法招待這麼多人。母親不忍看着二娘着急,就把這些人請到了我家,把為過年準備的蘋果、桔子、花生和瓜子拿出來招待他們。還囑咐我看好爐子,把屋裏弄得暖和點兒。

那天,這些人在我家呆了整整一天,將果皮果殼扔得到處都是。

二娘到我家來接客人時,看到滿地狼藉,非常不好意思,想留下來幫忙收拾。母親笑着拒絕了:「你都忙了好幾天了,今天兒媳進了門,能踏實睡個好覺了,送完客人就早點兒休息吧。我這自己收拾一下就行,不費什麼事。」

父母一直信奉並堅持着善良,他們與人為善,孝順老人,友愛鄉里,勤勞能幹。這些品質,早已融進了我的思想,根深蒂固,成為了我行走世間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準則,我也將這份善良傳遞給了女兒。

女兒過十五歲生日時,她同學彤彤告訴我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她們一起去市裏,公交車上人非常多,女兒堅持把座位讓給一位剛上車的老爺爺,老爺爺起初謝絕了女兒的好意,女兒堅持扶老爺爺坐下來,告訴他自己馬上下車了,然後擠過人群,站到了車門的位置。彤彤說她很佩服女兒。我用滿含柔情的眼神微笑着看着女兒,將她垂到臉頰上的一縷碎髮拂到耳後。

女兒靦腆地對我笑了笑,說:「我怕老爺爺知道我要站一路心裏有負擔,才騙他的。」「女兒,你是媽媽的驕傲,我為你善意的謊言點讚!」我由衷地說。

看着紅暈慢慢爬上女兒白淨的臉龐,我滿心歡喜將她擁入懷中,吾家有女,正走在成長的路上,而且走得很好,純真、善良而美好。

善良是最好的家風,是最深的情,最真的好,它足以讓我們擁有一份穩穩的幸福,抵擋世間一切殘酷,讓心有了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