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助未受惠 業主任定價 小市民「頂唔順」
俄烏衝突影響全球天然氣供應,能源價格上漲,這股加風已颳到香港。中電及港燈近日更新下月的「燃料調整費」為分別每度電43.2仙及47.1仙,較年初飆升近12%及72.5%。以港燈一個3人家庭用戶為例,下月電費單或盛惠329.51元,比年初多付約54.5元電費,無法受惠於特區政府「電費紓緩計劃」及「電費補貼計劃」的劏房戶及商戶首當其衝。有劏房戶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劏房單位沒有獨立電錶,電價任由業主釐定。過去幾個月,業主以兩電加價為由狂加租客電費,「我哋一家四口每月電費曾高達700多元,貴過公屋戶兩個月加埋。」她直言,基層市民既受疫情影響生計,又面對通脹,是腹背受敵,擔心電費再加下去就「頂唔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的電價由「基本電費」及「燃料調整費」組成。兩電今年的「基本電費」維持不變,但「燃料調整費」是按兩電購買的燃油、煤、天然氣、核電等價格波動,以「實報實銷」原則向用戶徵收。兩電每月均會調整「燃料調整費」,下月的「燃料調整費」將按今年1月至3月燃料價格平均值計算。
港燈4個月升幅72.5%
中電下月「燃料調整費」按月上升5.3%,每度電43.2仙;港燈加幅更明顯,為每度電47.1仙,按月上升14.6%,比年初更上升72.5%。以一個普通3人家庭、每月用電275度為例,港燈用戶下月電費增至329.51元,比年初多付54.5元,升幅20%;中電用戶電費為358.74元,比年初多付約12.7元。
特區政府早前先後推出「電費紓緩計劃」及「電費補貼計劃」或能幫補部分住戶的電費,但劏房戶因為沒有電力公司的獨立電錶,未能受惠於兩計劃,加上電費由業主釐定,每度電一般比兩電定價貴0.2至0.5元。
每月電費貴公屋兩月
與兒子居於長沙灣一間劏房的陳女士表示,過去幾個月業主以電力公司加電費為由,進一步上調他們的電費,「每月交多幾蚊至十幾蚊。」陳女士直言劏房戶的水電費本身就比「公價」貴,「水電費由業主自己定價,本身就比外面收得貴,電力公司成本上升加用戶電費,業主就向租戶開刀,肯定要我哋身上收返錢。」
夏天將至,劏房空氣翳焗,要經常開冷氣,陳女士十分擔心日後電費繼續飆升,但她無奈指加電費也只好照交,「無得揀,以後電費或佔家庭支出比例愈來愈高。」
劏房戶吳女士表示,劏房業主釐定電費時一般比「公價」高,「有獨立電錶的住戶每度電1.2元、1.3元,劏房戶就畀緊每度1.5元,而我業主更進取,收緊我哋1.7元一度電。」吳女士指出,天氣漸炎熱已經常開啟冷氣機,曾試過一個月被收取700多元電費,「貴過住公屋嘅四人家庭兩個月電費加起來。」
吳女士直言,基層市民受疫情影響生計不保,卻同時面對加風是腹背受敵,若業主再加電費,他們肯定會「頂唔順」,「唔通仲要升到收我1.9蚊一度電?夏天又嚟啦,再加可能真係死火啦!」
兩電:審慎控制燃料成本
中電表示,國際燃料價格過去一年多持續攀升,對世界各國能源成本造成影響,香港亦不例外。中電一向以「實報實銷」的原則向客戶收取燃料成本,不會從中獲利。中電預計未來國際燃料價格仍然十分波動,會以審慎方式控制燃料成本,盡量減低市場波動為客戶帶來的影響。
港燈表示,自2019年起新一份《管制計劃協議》開始,引入每月調整燃料費的機制,以更適時反映燃料市場價格的變動。受早前印尼燃煤出口禁令、近日地緣政治以及其他種種巿場因素影響,國際煤價及天然氣價格均極為波動,並持續維持在一個十分高水平,令港燈面對極大燃料成本壓力。港燈一直努力作謹慎的燃料安排,從不同市場採購發電燃料,確保價格具競爭力,會密切留意市場變化,適時作出回應,確保燃料供應充足和穩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