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悟居士,正職與玄學、術數無關,信奉藏傳佛教,自初中開始在「玄學發燒友」父親耳濡目染下接觸面相、紫微斗數、八字等知識,再經父介紹認識了教授佛法之恩師,除學習佛學之外,恩師亦傳他文王卦及陽宅風水至今35個年頭。2013年通過禪定,悟得前所未有的契悟,終明白了五行與際遇實相之間的關聯性,像石破天驚一樣,整合了一套獨一無二、與宇宙本體相應的禪悟姓名學,依此因緣,祈以公開部分千古未傳姓名學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

Facebook: 禪悟—千古未傳姓名推命學

如果大家有留意身邊人的姓氏,尤其是李姓的人,就請做一個簡單的統計,你會不難發現他們在各自發展的領域中,不是小頭目,就是擔任領跑者的角色。無他,因「李」字,單一字義,即李子也,水果的五行自然是「乙」木!

而「李」姓七劃屬「丙」火,完美主義者,亦有道德潔癖,對於自己的理想會不計較代價,勇往直前奮鬥!但遇剋,就會有反差效果。火代表禮,遇到癸在上、丙在下,就會禮到最後,索性不禮。例如,2012年,內地有一個留學加拿大的男生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其姓名湯遠熙(註:簡體字),五行組合不就是癸丙辛嗎?當倫常的禮「丙」被「癸」水侵犯,居然作出有違人倫的弒母惡行!

內地姓名(圖)

湯 癸 壬 我化進

遠 丙 辰

熙 辛 戊乙癸 我

1)我化進受剋,動殺機﹔

2)辛剋乙,無慈心﹔

3)癸丙總格,倫常慘劇﹔

4)辛金為母(因金生癸水生我的天干)

5)癸戊見丙,火局剋辛母,對母不利!

所以,「丙」火帶有偏激的特性,反差的時候脾氣會火燒功德林。

說回歷史人物李白,姓名五行組合是丙火戊土,丙火是完美、理想主義者,戊土擇善固執,而從歷史上看到的李白,也確是如此——受到注目及賞識,一展抱負自然就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是涼武昭王李暠的後代。李白出生在西域碎葉城(位於今巴爾喀什湖南),5歲的時候,他父親才千里迢迢拖兒帶女回到中國,在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縣)清廉鄉(一作青蓮鄉)定居下來。

李白的父親從小就對李白進行嚴格的教育和培養,所以李白5歲時就能誦六甲,10歲時就讀遍了諸子百家的書,連佛經、道書,他也拿來讀。 20歲前後,李白遊歷了蜀中的名勝古蹟,並作了《登錦城敬花樓》、《白頭吟》、《登峨眉山》等名詩。雄偉壯麗的山川,開闊了李白的視野,養育了李白廣闊的襟懷、豪邁的性格和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李白決心像歷史上一些傑出人物那樣,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是,他不願像當時的讀書人那樣,走科舉入仕的道路,而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學問、品德,獲得聲譽,一舉成名。

抱着這種目的,李白在家鄉時就開始了「遍訪諸侯」的活動。出蜀之後十餘年中,李白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他的求仕活動未獲得成效,他的詩歌卻越來越成熟了,而社會的閱歷和生活的磨難,更使他洞悉到世態的炎涼。在這期間,李白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他自己也因而名滿天下。後來,賀知章利用唐玄宗找人填寫歌詞的機會,把李白如何有才學、如何想為國出力的情況奏明了唐玄宗。唐玄宗很愛才,對李白的詩也十分欣賞,當即決定召見李白。

公元742年,李白應詔進宮。10餘年來的願望終在這一天實現,李白簡直有點飄飄然了。

但是,由於他本人的桀驁不馴,不但官僚顯貴容不得他,連唐玄宗也打消了重用他的念頭,把他晾在一邊。李白意識到自己的處境,經過一番思索,終於下決心離開。就這樣,他懷着怨憤而又眷戀的心情,告別皇帝、告別京城。這時距應詔入京剛好3年。他的名篇《蜀道難》、《行路難》、《月下獨酌》,以及一部分《古風》,都寫於這個時期。

李白不如意地離開長安,卻趕上了一個千年難得的約會。這個意外的相逢,或許是文學史上最美的故事。他出京後,向東到了洛陽,在這裏和杜甫相遇。「詩仙」和「詩聖」終於會面了,而且還加上了高適。他們三人一同東遊梁宋,終日痛飲狂歌,慷慨懷古。這年的秋天,高適一人獨自南遊,李白和杜甫繼續同行,到了齊魯大地。二人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結下深厚的友誼。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洛陽稱帝,攻破潼關。玄宗幸蜀,長安淪陷,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此時,李白已年近花甲,他認為當此天下大亂之際,正是壯士立功之秋。他進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稱帝。安史之亂還未完全平復,皇家兄弟先打起來了,結果永王戰敗。李白淪為朝廷的囚犯,坐監獄,遭流放,甚至幾乎被殺頭。李白在獄中,親人朋友多方營救,但是朝廷還是判處他長流夜郎。親人相送至潯陽江頭,然後他隻身西行。他仍舊作詩、喝酒,走到了白帝城。這時候朝廷大赦天下,詩人欣喜的心情無法言表,立即返舟東下,重出三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遇赦後, 他又作了很多詩,如《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豫章行》,都是很感人的詩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中,他這樣描寫廬山︰「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竟然還能寫出如此豪壯的詩句,從古到今,能有幾人﹖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頑強而執着地追求着驚世駭俗的功業,果真是完美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