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全港小學最快下星期二(19日)起分階段復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直言,現時3歲至11歲兒童首針疫苗比率只得62.9%,情況「非常不理想」,政府正增加到校外展及兒童接種專場,「請求」家長安排子女打針作應有保護,以迎接回校上課。因應復課後所有師生要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檢測,林鄭月娥強調,病毒潛伏期很短,檢測不可相隔太久做,在當前社會復元階段,每日快測是確認入校時沒受感染的唯一方法。她又指,特區政府提供1,000萬套免費快測包予領取書簿津貼的學生,能讓資源聚焦有需要的人,做法合適,而每學年每名學生不論背景都有獲發2,500元學生津貼,相信可補助其購買防護裝備。
林鄭月娥在昨日的抗疫記者會上指,截至前晚,仍有19.5萬名兒童一劑疫苗也未接種,情況非常不理想。考慮到兒童的福利,特區政府必定會做更多宣傳、教育、推廣工作,特別是清楚說明接種疫苗的好處,避免重症或死亡的功效遠多於所謂的副作用,讓家長了解更多資料,為子女作應有保護,盡快安排其打針。
她表示,已準備好大量設施、醫護人員及疫苗,現時是「針等人」,當局也正安排更多外展到校服務及兒童專場,「請求」家長必須為子女接種。
復課初期須每天做快測
因應學校即將復課,林鄭月娥指,在平衡學生回校學習和社交需要的同時,亦要管控風險,快測陰性是唯一能快速確保師生當天進入校園時沒受感染的方法。她提到,接種疫苗者雖可避免重症及死亡,但仍有機會受感染及將病毒帶進學校,而因病毒潛伏期很短,今天陰性並不能代表明日情況,特區政府考慮了衞生防護中心意見,認為至少在復課初期社會步入復元的階段,快測應每日進行,不過有關安排未必會長期維持,當局會在數周後檢視快測頻率,以及哪些人要做哪些人不用,希望所有校長、教師和家長配合。
公共資源應用在最有需要者
特區政府會為學校免費提供1,000萬套快速測試包,支援約30萬個有經濟需要的學生,但不同教育團體、政黨及立法會議員均提出,快測包應該免費供應給所有學生。林鄭月娥回應時指,公共資源應運用於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在快測包派發上,做法已算是最寬鬆,比起向學校提供免費口罩給學生的界線更闊更多人受惠。具體來說,免費快測包受惠者包括綜援家庭學生、全額以及半額書簿津貼的學生,形容「是十分合適的做法」。
根據學資處資料,現時的半額書簿津貼門檻,3人及4人家庭全年總收入約為32萬元及40萬元,亦即如家庭平均每月收入高於2.66萬元(3人家庭)或3.33萬元(4人家庭),便需要自行負擔子女上學所需的快測包。
林鄭月娥表示,針對防疫及開學開支,現時每名學生不同經濟背景每學年都可獲發2,500元津貼,相信可補助購買防護裝備。她認為若每樣物資都全民派發,會令特區政府公共資源承受太大壓力,難以向有需要人士聚焦提供更多支援,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市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