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汶(右三)在粉嶺火車站天橋派發防疫物資。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疫情下,新社聯北區地區委員會副主席潘孝汶和地區戰友們不怕辛苦、無懼病毒,衝上前線做義工。他說,其間自己最深刻的體會是,「每宗求助都要爭分奪秒,可能這就是一條寶貴的生命。」

3月7日晚上11點,潘孝汶收到一位朋友的微信求助,表示母親早前確診新冠肺炎後被送至亞博館隔離,再轉送至北大嶼山醫院,由於母親有心臟問題,入院先後經3次搶救才清醒,但北大嶼山醫院沒有心臟專科,而且家人一直未能聯繫該院醫生,擔心母親病情會惡化,於是向潘孝汶尋求幫助。

「我中學時就見到爺爺因為中風而一睡不醒,再到後來我的舅舅也因為心臟病發去世。」以往的經歷讓潘孝汶對至親面臨生命危險時的焦急與彷徨感同身受,於是他在當晚立即致電身邊的幾位醫生好友,了解到九龍西醫院聯網床位緊缺的狀況,醫生朋友都表示現在轉到有心臟專科的瑪嘉烈醫院極為困難,要麼等候很長時間,要麼病人退院再重新求診該院的急症科。潘孝汶也明白醫院和醫護人員面對第五波疫情的壓力與無奈,但是他始終覺得「生命如此寶貴,一刻都不能等」。

隨後,潘孝汶求助離島區的地區好友,希望能通過地區網絡聯繫到北大嶼山醫院的醫護人員。皇天不負有心人,3月8日白天他終於和北大嶼山醫院溝通上,並安排於3月10日傍晚順利讓病人轉院。據後來的反饋,經過及時治療,該名病人的新冠肺炎不久就痊癒,情況好轉後轉至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助向區內近50院舍捐物資

除了爭分奪秒協助處理緊急的患病個案,潘孝汶日常還需要兼顧防疫抗疫的方方面面,包括協助初步確診者向消防處立即申請入住隔離設施,及堅持親自向居家隔離的患者送上抗疫包。同時,他在負責統籌支持北區物資分配的過程中兢兢業業,協調北區民政處向上水、粉嶺和偏遠鄉郊多個屋苑派發中央援港檢測劑超過15萬份,協助組織「北區社區抗疫連線」向區內近50家安老院舍捐贈檢測劑、外科口罩、防護服、紫外線消毒機等抗疫物資,還積極爭取資源完成了北區33棟舊樓的清潔消毒。

染疫轉戰後勤 用心跟進求助

面對Omicron的高傳播力,潘孝汶每日暴露在高危區域,即使全副武裝上陣,但也防不勝防,於3月14日確診。患病期間,除了第一天明顯不舒服,之後都沒有大礙,對於一己遭遇,他持樂觀豁達心態,不過對於工作卻絲毫沒有鬆懈。「既然不能衝鋒,那就做好後勤工作」,於是他每天從早到晚跟進求助個案,一大早安排義工上門派發物資時,他已經算好了各項清單和路線;午飯時一邊吃一邊聯繫第二天要去慰問的安老院舍,還在一遍遍地詢問有什麼特別需求可以滿足;晚上他又琢磨各路物資存量,想盡可能調動分配好物資,最大程度給前線同事減輕負擔。

抗擊疫情方面,潘孝汶堅持「咬定青山不放鬆」。他常說「挽救生命就是最大的人道主義」,所以對於每宗求助和每個任務,都極為重視、不敢懈怠。此外,他堅信「來求助的肯定是真的遇到困難」,因此疫情當前,他堅持不分任何政治光譜,都盡力去提供幫助。他相信用好中央和各方捐贈的物資,港人最終能夠看清究竟誰是真心為香港好。誠如一位街坊所講:「病毒並不會區分政見,但大家會看到是誰在危難時真的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