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發布調查結果。 受訪者供圖

疫情下全港學童長期上網課,最近更迎來特別假期,學習和成長難免受到影響,對部分環境及資源有限的基層幼童而言,影響更深。有社區組織昨日公布調查,發現四成受訪幼童家長表示家中無上網設備,近五成人沒有可上網的電腦,逾六成人甚至沒有一張可做功課的書桌。貧窮孩子在家學習困難重重,逾六成家長直言缺乏教學方法及技巧,逾七成家長憂心幼童跟不上學習進度。該組織表示,現行所有電腦及上網資助都不涵蓋幼稚園,促請教育局應確立網上教育為幼稚園教育政策一部分,確保平等教育機會。◆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博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日公布 《貧窮幼童在疫症下學習面對的困難問卷調查》結果,組織於今年2月至3月期間,向164位介乎0歲至7歲孩子的基層家長進行網上問卷調查。

調查發現,82.9%受訪家長表示,幼童就讀的學校並沒有為學生提供任何支援,網上功課輔導、情緒支援、上網設備等硬件支援等一概欠奉。40.2%家長表示家中沒有上網設備,48.8%人家中沒有可上網的電腦;61.5%家長表示家中沒有做功課的書枱,39.2%人指家中是廚廁合一;74.4%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67.7%家長坦言缺乏教學方法及技巧。

此外,調查顯示有22%家長表示家中沒有任何工作收入;18.3%人指每月收入為10,000元或以下,家庭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2,750元,反映很多家庭失業或開工不足,居住條件亦較惡劣,無能力支援子女學習所需。

家長周女士表示,6歲的孩子長期在家,「她上網課完全學不到東西,我們也沒有足夠水平去教她學英文,一點辦法都沒有!」她又提及家中以前無電腦,女兒只能用手機上課,但因網速較慢,又有流量限制,令學習效能大打折扣。

家長缺教學方法

家長李太的孩子是早產嬰兒,有着發展遲緩、行動不便的問題,惟學校暫停面授課、提前放暑假,學校的言語治療、物理治療也被迫暫停,自己根本無法好好照顧孩子的學習與成長,「雖然只是K1的工作紙,但我也不會做。」她期望政府為幼稚園兒童提供更多支援,減輕家長的負擔。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教育局始終未有認真處理幼兒教育的問題,缺乏相應學習、情緒、家庭支援。教育局應與各幼稚園商討,如何在未來一年調整教學課程內容,善用長假期或其他學習時段,助幼稚園學童追回過去兩年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經驗。

協會建議,教育局應確立網上教育為幼稚園教育政策一部分,增撥財政及人力資源予學校,並制定網上教學大綱及指引,確保所有幼兒均能接受有質量保證的教學內容;將幼稚園學童納入「上網費津貼計劃」,長遠改為「電子學習津貼計劃」,將資助範圍擴闊至電腦、上網費、路由器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