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譚智媛 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前世界銀行公共衞生專家 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本港醫療系統須全力向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三減」目標奮力邁進。西醫結合中醫藥救治新冠病患,經過臨床實證,能夠有效減輕重症、住院日子及死亡率,同時中醫藥在降低感染機會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兩者合作救治大眾,相信可以發揮「精、快、準」的作用,早日紓緩疫情。

目前特區政府按疫情發展作出不少策略調整,包括安排私家醫院收治非確診病人、減少非緊急入院服務、重組病人入院次序等等,另外又把部分醫院定位為定點醫院,專門治療新冠病人。內地援港醫護已在日前抵港,馬不停蹄開展救助病人的工作。現在各項工作漸上軌道,當局可以有更多空間,詳細制定針對不同程度症狀患者的治療策略,減低重症率、死亡率。

應特區政府請求,內地醫護日前火速援港,當中就包括多位中醫師。據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介紹,該院出征援港的成員,都參加過抗擊新冠疫情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有望幫助香港同胞戰勝疫情。

沙士經驗 值得參考

回顧2003年沙士疫情,當時香港也有邀請內地中醫來港協助治理病人的經驗。當年筆者擔任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一邊與醫管局管理層討論如何迎難而上應付疫情,另一方面則與醫護討論如何解決前線工作的難點。更重要的一環,就是接收市民的投訴及建議。當時有許多病人家屬都要求醫管局安排中醫服務,有見及此,筆者與當時同為總監的高永文醫生合作,邀請了廣東省中醫院林琳與楊志敏教授來港,他們從深切治療部開始,一路跑到各家醫院不同部門診症,處方中藥後即交由廣華醫院中醫中心負責配藥,一切人手、物流由醫管局統籌協調。

當時的中醫服務是與西醫合作。重症病人服用了中藥後可減低使用西藥類固醇的劑量,繼而減低股骨壞死。廣華醫院許伯均醫生、葉維晉醫生、陳銘洪醫生等,分析了當時的經驗,證實了中藥可減低肺纖維化及血可溶白細胞介素2受體等,並在醫管局2004年大會Hong Kong SARS Forum作了報告。國家的經驗及研究首載於世界衞生組織的Reports of WHO Expert Meeting to Review and Analyze Clinical Reports on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SARS,筆者也代表香港到日內瓦開第一次會議,其後應Saunders Elsevier邀請,與陳真光醫生合編了《Challenges of SARS》,共33章,而中醫藥應用一章由歐結成教授執筆,輯錄了十多篇研究報告及作深入分析。

中西結合 相得益彰

19年後的今天,香港的醫療水平進步了很多。從2020年到現在,全世界用英語發表關於用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有數百篇,其中有很多都獲得良好口碑。世界性的醫藥團體,包括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中醫藥規範研究學會、中藥全球化聯盟等,也發表以中藥及草藥醫治新冠為主題的文章。從循證醫學分析,用中醫藥可減少症狀、病程、重症、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日子及死亡率,這些都是可靠的結論。

萬事俱備,東風也到。降低感染機會是重要一環。Omicron病毒株是非常容易傳播的,醫管局也有超過18,000名員工確診,而前線工作的清潔、保安、社工、義工等等,可能已有兩三成人員受感染,但因沒有症狀而不自知。

2003年沙士時,香港中文大學梁秉中教授,聯同廣華醫院中醫中心,通過問卷調查把員工體質分兩大類,用以發放預防顆粒劑,結果有服用預防劑的組別,當中沒有一人確診。故此廣東中醫專家當前急務,便是開展預防方服務,同時啟動三所本地中醫學院合作臨床科學研究,用之證明其效用。現時在內地,各省市的醫療機構都準備了預防湯劑,讓醫護上班前服用,醫院也提供不同的方劑給密切接觸者及初步確診者,這個安排值得香港參考。

香港不少民間中醫團體已通過遠程醫療,指導隔離中的市民選擇合適的中藥。不過,現時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確診,即使動員全港8,000多名註冊中醫師,每天的診症量也難以負荷。所以用問卷自測體質也是權宜方法,讓確診者症狀得以緩解,有感染風險者得以預防。

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是當前抗疫急務。中醫與西醫合作,救治大眾,相信可以發揮「精、快、準」的作用,早日紓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