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昨日紀念「311」大地震11年,岩手、宮城、福島的災區民眾均舉行儀式悼念死難者,首相岸田文雄昨日下午出席由福島縣主辦的儀式。受福島核事故等影響,日本全國約有3.8萬人至今仍過着避難生活,對不少災民而言,重建的希望仍遙遙無期。
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約2.2萬人遇難,是日本戰敗後最嚴重的自然災害。福島縣計劃今年春季在部分返家困難區域解除疏散指示,但居民返家能否取得進展仍是未知數。
在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刻有1,709名遇難者名字的紀念碑已完工並向公眾開放。為新冠防疫戴着口罩的家屬一早到場。66歲的高橋勝洋的父母在海嘯中喪生,高橋輕撫石碑上的父母名字,感嘆「父母不在的生活好寂寞」。
災後心理創傷難癒 246人自殺
仍處於全町疏散狀態的福島縣雙葉町計劃6月前後恢復居住,在家中持續「預備性住宿」的77歲居民細澤靖嘆道,「人們沒有回來非常令人遺憾。都過了11年,才只有這種程度的重建?」
地震為災民帶來難以治癒的心理和精神創傷,日本政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與「311」大地震相關的自殺人數合共246人。致力防範災難相關自殺事件的非牟利組織負責人森山英子表示,一些倖存者未有渠道抒發內心感受,強調當局應長期給予支援。
地震引發的大型海嘯衝擊福島第一核電站,造成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11年後的今天,如何處理核電站堆芯熔毀的反應堆和海量核污染水等核事故後患,依然是擺在日本面前的難題。
據日本國際核退役研究所推測,在核事故中熔化的燃料棒和壓力容器內的其他物質混合起來的核殘渣,總重達880噸,1至3號機組內部輻射依然非常高,人員難以近距離作業,相關工作不得不依賴遙控機器人等遠程工具,但至今未取出一塊核殘渣。此外,去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核污染水處理後排放入海,計劃明年春季開始。由於核污染水含有銫、鍶、氚等多種放射性物質,引起漁業團體強烈反對,多個在野黨也批評政府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要求撤回決定。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