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譚智媛 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前瑪麗醫院行政總監

內地抗疫成功有兩大重要原因:一是快、細、準的傳染病監察、預警體系及流調感控,配合培訓宣教、疫情管理;二是善用中醫藥、中西結合的防治方案。

因此,香港需要邀請天津、上海、廣州等地的優秀醫護團隊,來港主理方艙醫院的服務。另外,香港有1萬多位中醫師,已有數百人開展了網上、網下的診治服務,他們應該很樂意參加方艙醫院團隊;香港浸會大學已有團隊準備管理計劃中的中醫院,亦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發展大灣區項目。回顧2003年「沙士」疫情爆發時,我們已成功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進駐醫管局轄下的醫院處理輕重症,臨床成效也在外國期刊發表。

至於內地用中醫藥的循證醫療(Evidence-based Medicine)分析,筆者在過去一年多時間發表了三篇題為《中醫藥防治「新冠」,是草還是寶?》的文章,文中引用了刊載在世界認可醫學期刊中的材料,證明透過循證醫療方式,可確認中藥在防疫的效用:

例如:2020年9月,《Phytomedicine》總編輯Efferth主筆「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t the forefront battle against COVID-19: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basis」,分析了預防、治療及康復用的中草藥並分析了15種草藥藥用機理,詳細總結中藥如何影響免疫系統。

2021年2月,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團隊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發表了「Prospective: Evol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OVID-19 Patients in China」,分析了內地用的「三方三藥」,並討論「清熱」與免疫功能的機理。他強調發展中藥要質控、多地區、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臨床試驗及鑽研藥理機制和活性化合物。他認為用「循證醫療」的方法,可確認中藥對新冠病毒的預防與康復效用。

2021年11月,在《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河北醫科大學宮小薇發表了「連花清瘟膠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前瞻性開放標籤對照試驗」,對象是密切接觸者及次密切接觸者,在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治療組核酸檢測陽性率明顯低於對照組。他們的研究方法亦可達鄭永齊教授「循證醫療」的要求。

內地專家張伯禮院士採取中西結合方式抗疫,其成功經驗是「行動快、功夫細、人心齊」,值得香港借鑑。香港抗疫要達到「快速、徹底、有序、有效」,應該在醫療服務再加把勁! (續昨日,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