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香港作為一個獨立關稅區,非RCEP成員,不過工貿署署長盧世雄昨日於《RCEP對香港的啟示線上研討會》上表示,特區政府在1月中向RCEP提交加入申請,相關成員國在1月底已接受申請,預期香港可於約18個月後加入。與會者認為,加入RCEP可讓香港從中發揮獨特作用,大大有利本港推動再工業化,以及進一步提升對地區的經貿活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莊程敏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與香港六大商會昨日共同舉辦《RCEP對香港的啟示線上研討會》,邀請嘉賓從不同角度探討RCEP對香港的機遇及啟示。主辦方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六間合辦機構分別為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而合作媒體則為中國日報。
就香港加入RCEP的進度,工貿署署長盧世雄昨於研討會上表示,政府在1月中向RCEP提交加入申請,相關成員國在1月底已接受申請,約在18個月後加入,他認為本港具有優越條件,可為RCEP的經濟體產生協同效應,以及強化成員國之間的經貿投資聯繫,包括與日本及韓國建立更緊密貿易連繫。
盧世雄認為,加入RCEP有利本港推動再工業化,例如本港高端製造業可減免關稅、出入口程序簡化,以及擴大原材料提供地等。
成員國佔港商品貿易73%
另外,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昨出席研討會指,RCEP為企業帶來全新機遇,香港與RCEP的15個成員國的貿易額達7,720億美元,佔本港商品貿易總額73%。他又認為,很多香港企業均在內地及東盟地區設有生產基地,RCEP將大幅減免關稅,並採取統一原產地規則,便利企業在區內各國間採購原料、生產及銷售,強化區域供應鏈香港企業亦能受惠。
劉會平續指,香港一向是亞洲區內的商業樞紐及金融中心,企業無論是商品或服務貿易,都可為RCEP和整個世界提供多功能作用。 RCEP生效後,以及亞洲對可持續增長和發展的巨大資金需求,令成員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和投資業務會大增,投資和金融服務需求很龐大。生效後亦會繼續增強內地與其他 RCEP 地區的貿易與貨物流通,香港的轉口、物流及離岸貿易業務亦會因此受惠。
同場的全球化智庫(CCG) 理事長王輝耀則認為, RCEP實施為香港帶來多項新機遇,包括貿易和投資進一步擴大,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重要;產業鏈條重整,帶來更多發展機會;新的投資、發展熱潮將更好發揮香港的專業服務優勢等。因RCEP的推行將推動更多企業在海外開展業務,包括直接投資、擴大市場等活動,香港可在當中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
發揮金融港貿易港優勢
王輝耀表示,香港一直以來都有大量的對外投資,2020年香港是世界上第四大對外投資來源地。 更重要的是,內地多達上千億元的對外投資中有66.1%都要經過香港,這將給香港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他相信,香港未來可打造RCEP示範區,因RCEP推行後勢必將極大促進區內國家之間的各種商貿往來,香港應繼續發揮其作為國際金融港、貿易港的優勢。
談及日後香港成功加入RCEP之後可以發揮的優勢,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及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副總監鄧希煒教授昨在研討會表示,香港應深化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因為香港位居要塞,作為內地、日本、韓國和東盟的地理樞紐,其貿易及物流中介角色可望透過RCEP復興;此外,他提及香港可發展大數據產業鏈,RCEP將開放區內的跨境電子商貿及數據儲存,香港在電訊基建配套及國際頻寬接駁方面,均達到全球最先進水平。
有條件發展法律支援基地
另一方面,鄧希煒認為香港可瞄準RCEP成員國日益擴大的消費市場,利用本地的科研基礎及銷售經驗,結合大灣區的高端工業生產技術,實現再工業化以及經濟結構轉型。而且,他又認為香港有條件成法律支援基地,為RCEP成員國之間的公司爭端訴訟提供法律服務,以及為區內培訓法律人才。
談及人才方面,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昨表示,香港未來會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因疫情導致人才流失的問題會持續,例如是外資企業人員因家庭關係而離開香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