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莊程敏)香港可望於18個月後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及現時RCEP對成員國的經濟效益,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及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副總監鄧希煒教授昨表示,15個RCEP成員國的GDP總和佔全球GDP約30%,隨着成員國之間有更多經濟上的合作,RCEP成員國佔全球GDP的比例有望進一步上升。
日本和內地料最受惠
鄧希煒進一步解釋,RCEP打破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在RCEP協定當中,日本是最大受益的成員國,其次是內地和韓國,雖然目前香港仍然未加入RCEP,不過隨着未來18個月會加入,對香港的負面影響相信也會隨之而消失。另一方面,在RCEP低關稅的誘因下,各RCEP成員國可以不限制只用本國的供應商,而會考慮其他成員國的供應商,提升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互動。而且,RCEP可提升成員國產業鏈的效率,減少商品耗損例如是農產品,同時對空運業和跨境電子商貿有推進作用。
另一方面,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指出,RCEP成員國的GDP總和佔全球GDP約三分之一,2019年15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價值已達2.3兆美元。他稱,根據協定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65%以上服務領域將對外資全部開放,採用負面清單加上國民待遇的模式大大降低外商投資經濟風險。同時也擴大了市場進入包括金融業、專業服務等比較熱門的領域。
而且,劉會平認為成員國區內有很多商機及趨勢,例如RCEP能促進區內更多不同範疇的合作。多個成員國正進行都會化項目,帶來基建、智慧城市、創新科技及專業服務等商機。他特別提到印尼遷都亦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次機會;另外,泰國積極推動「東部經濟走廊」等亦帶來不少發展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