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我近期治療各種病症,幾乎都用艾灸配合治療,而且功效更加好。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七年之病是指大病、難治之病,三年之艾是指三年以上的陳艾。原來,新艾氣味辛烈、含揮發油多,艾灸時燃燒快、火力強、煙大、艾灰易脫落,容易傷及皮膚和血脈,而陳艾含揮發油少,燃燒緩慢、煙少、艾灰不易脫落,火力溫和,溫而不燥,潤能通經,療效更好。

很多人質疑艾灸就是利用艾條點燃後的溫熱刺激局部,猶如烤火,沒有傳說的治療效果。

《黃帝內經》的《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不能下床的重症肌無力病人,艾灸後可以下床走路,照顧自己;化療後白細胞下降至600的卵巢癌患者,艾灸後白細胞升至正常。

很多實際案例均說明了艾灸的醫用療效。

但是,有的人在做艾灸時為了追求效果,想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病治好,覺得溫度愈高愈好,距離穴位愈近愈好,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灼傷了自己,甚至還受到感染。

艾灸的溫度愈高,皮膚就會形成一個耐受反應,效果就不會太明顯!再加上溫度升高,皮膚毛孔會自動關閉,只是表面熱,深處不熱,艾性以及藥性難以滲透。所以只是做無用功,或者效果很差很差。

艾灸的目的在於加快經氣的運行,以達到把病邪排走的效果。如果一直是表面熱、表面燙,病邪更會往裏走,即往內臟走。這樣表面的病邪被趕走了,但身體內部卻受傷了。

灸也有久的意思,指的是火候:一個是指艾灸需用陳艾,才能得到它溫和敦厚之氣;再一個就是指艾灸需要時間,需要長久灸。

新艾會比較躁烈,灸起來會感覺燙,所以能用作灸的艾,以陳年的為上品,最常見的就是三年陳艾。而陳艾對保存是有要求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壞掉了,保存不合格,也不行,都會影響效果。

如果艾灸一離開皮膚,裏面就沒有熱的感覺,這個也不行,就是後勁不足。所以,艾條好不好,不僅要看穿透力,還要有後勁。

艾灸的神奇,不是以病治病,而是對身體整體的調理和恢復。有些人可能只是因為頸椎病才選擇艾灸,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尿頻、尿急、憋不住尿的症狀竟然也隨之治癒了。又或者是失眠沒有了,鼻炎再沒有犯過了。有些老年人甚至發現,爬滿手臂多年的老人斑竟然也在逐漸變淡或消失。

三分治,七分養,藥物的治療作用只佔30%,祛除疾病更多是依賴於身體自身調節,即自我修復過程。只要機體的自癒力存在就可重獲健康。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自癒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發提高的。艾灸的治療本身其實並不神奇,它只是通過灸火刺激人體經絡穴位,激發人體自癒力而已。

疾病的康復90%源於人體自癒力,艾灸本質是激發自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