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提醒市民,不要認為食米粉米線等就不會發胖,最重要的是控制食量。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記者 邵穎、林良堅)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30款預先包裝米製麵食發現,逾八成半的樣本均驗出金屬污染物,約六成樣本檢測出的營養素含量與標籤不符,9款驗出無機砷(砒霜),7款樣本的鈉含量超出標示值,其中一款與標示值相差竟逾41倍!消委會提醒,勿認為食米粉就不會發胖,控制食量更為重要。

是次樣本測試中,逾八成半的樣本均驗出金屬污染物鎘、鉻或無機砷。其中,驗出重金屬鎘的樣本達八成,14款樣本驗出含有重金屬鉻,甚至有9款樣本驗出含有俗稱「砒霜」的無機砷,測試結果顯示,「新豐」米線的鎘和「源順」有機白米米粉的無機砷含量是樣本中最高,而長期攝取無機砷更有誘發肺癌的風險。

不過,全部樣本的金屬污染物含量均沒有超出《金屬規例》上限,消費者在正常食用下,不會對健康構成太大風險,「砒霜」量值最高的「源順」有機白米米粉樣本,成人每日食1.1公斤(煮熟後約20碗)才會有風險。但消委會提醒,如果長期大量進食其他無機砷含量較高食品,例如受污染的貝類和白米,仍可能構成健康風險。

河粉掃油 脂肪陷阱

吃米線、河粉比白飯有助於減肥?消委會粉碎了這一「傳聞」,強調食量才是關鍵:1碗白飯約260千卡,如減肥人士想用米粉代白飯,進食1份56.2克的乾米粉會攝入約200千卡,撇取油、鹽、醬、糖的調味,米粉是很不錯的選擇,但若不夠飽需進食2份乾米粉,所攝入的熱量顯然高於1碗白飯,若進食1份約202克的保鮮米線,熱量則為285千卡,同樣高於1碗白飯。

至於坊間流傳的河粉脂肪高,不宜多吃,消委會則表示,要視乎河粉的種類。是次樣本每100克的總脂肪含量,介乎0.2至1.5克,全部屬於低脂食品。5款乾河粉與4款乾金邊粉樣本中,分別有一款樣本甚至達「不含脂肪」的定義(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超過0.5克總脂肪),相信是因為預先包裝的乾河粉通常沒有添加油,因此脂肪含量低。但消委會提醒,粉麵店的濕河粉,製作時或會於河粉表面掃油,令口感軟滑,脂肪含量亦可能因此較高。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