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我國氫能產值將達萬億元。圖為中集安瑞科加氫站 。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無污染高熱值 內地逾50城市補貼力拓

繼鋰電池、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受追捧後,如今氫能以其無污染和高熱值優勢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中國氫能聯盟最新預計,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50年,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超過10%。最近,深圳、重慶、上海和河南等地50多個城市陸續出台氫能地方補貼政策,不僅涉及全產業鏈,補貼力度也不小。大灣區多家企業紛紛搶灘爭相拓展氫能源市場,包括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和製取、儲存及運輸等上下游業務。許多市場人士認為,氫能產業已經站上風口,未來將迎來良好的投資機遇和前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隨着全球許多國家紛紛推進碳減排和碳中和,氫能作為重要的新能源之一,在21世紀有可能成為世界能源領域中一種舉足輕重的能源。氫能的優勢是燃燒熱值高,為焦炭的4.5倍、汽油的3倍和酒精的3.9倍,而氫燃燒的產物是水,是世界上最乾淨的能源,遠優於核電、鋰電池和光伏等,後三者的廢棄物處理是令人頭疼又難以解決的。僅國內氫能市場,預計2025年就高達萬億規模,自然吸引了大灣區無數企業踴躍加入爭奪機遇。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的深圳,大量企業紛紛涉足氫能源上下游產業鏈,以把握該領域巨大的發展機遇。

深圳國氫推氫電物流車

作為深圳氫能源領域重要的企業,從事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和燃料電池產業生態閉環解決方案的深圳國氫新能源,其董事長王成林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擁有高性價比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製造及符合中國市場應用場景開發能力和加氫站核心裝備研發、生產及整站設計建設能力,在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進行布局,整合、匹配、創新,建立完善的燃料電池產業生態閉環解決方案,打造「車+站+網」一體化氫能產業集群,降低氫燃料車輛全生命周期的總成本,以提供最優的產業閉環解決方案。

他稱,深圳國氫新能源按照國家甲級燃料電池測試試驗標準在深圳設立了測試實驗中心,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開發,在部分領域已實現國產化率100%。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產品鏈條,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功率覆蓋30kW-135kW,且均已完成國家強檢認證,具備批量裝車的能力,基本實現了燃料電池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需求。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產品應用方面,深圳國氫新能源先後與國內多家一線整車廠聯合推出物流車、環衞車、重卡、客車等車型。據王成林介紹,搭載國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中重型物流車自2019年開始已在大灣區批量商業化市場運營,目前累計行駛里程近百萬公里,2021年完成天津首批49T氫能重卡交付。

同樣,中集安瑞科有關負責人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清潔能源裝備的龍頭,在高壓氣體儲運裝備領域一直處於行業領先的地位,早在氫能還沒有被定義為一種能源的時候就已經在生產氫氣管束運輸車、站用儲氫瓶組等氫能儲運裝備了。公司算是在氫能領域發力最早的一批企業,至今其氫能裝備已經布局涵蓋了製、儲、運、加、用等氫能核心裝備和服務領域。上游方面,公司和鞍鋼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打造利用焦爐氣聯產氫氣製LNG的端到端示範項目;中游領域,公司成為氫氣管束運輸車、站用儲氫瓶組和液氫儲罐等裝備先進製造龍頭;下游領域,公司有國內領先的三型車載儲氫瓶製造技術,並和挪威的四型瓶巨頭Hexagon Purus成立車載儲氫瓶和供氫系統合作公司,以拓展中國乃至東南亞的車載儲氫瓶市場。

助力北京冬奧綠色奧運

中集安瑞科提供了許多氫氣設備。此次北京冬奧會大規模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及氫能火炬的使用,均充分體現國家極力擴大氫能應用場景的發展趨勢。截至目前,中集安瑞科旗下中集氫能已為北京冬奧及冬殘奧會提供了30多台氫氣管束式集裝箱、10多台50MPa儲氫瓶組和1台全集成加氫站設備,設立了一個「液態陽光」綠色甲醇站內製氫加氫站示範項目等氫能裝備,未來,公司也將會以全系列、多品種的氫能精品裝備全力助力北京冬奧會的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