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製洋彩雕瓷「有鳳來儀」大轉心瓶。圖片來源:北京保利
◆清乾隆唐英製醬地褐彩圖筆筒底款
◆清乾隆唐英製醬地褐彩圖筆筒

清代帝王在景德鎮設置御窯廠,並委派專門的督陶官負責管理。與明朝任宦官督陶不同,清代的督陶官熟悉陶瓷的製作,並樂於鑽研其中,因此誕生了如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唐英等著名督陶官,製作出工藝水準及藝術造詣都極高的精美瓷器。

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跨雍正及乾隆兩朝並深得帝王喜愛的唐英(1682-1756)。儘管唐英身世並不顯赫,但由於祖上為清帝家奴,他自幼就成長在能夠接觸皇宮內御瓷、繪畫及裝飾工藝的環境中。16歲時,唐英以正白旗包衣身份,供值養心殿,因此有機會飽覽宮廷收藏,匠心獨運、博學多才的他,可說是憑藉一己之力為雍正、乾隆二位帝王創製多款珍稀御瓷,尤其是乾隆一朝,綜觀那些最優秀、最新穎、工藝最繁複的御瓷,幾乎都出於唐英之手,而他所督製的瓷器亦被後人稱為「唐窯」。唐英另著有《陶冶圖編次》、《窯器肆考》、《陶務敘略》、《陶冶圖說》、《陶成紀事》、《瓷務事宜諭稿》等重要的參考資料,為後世了解陶瓷工藝流程留下了重要的文獻。

提及唐英,就不得不提2021年北京保利春拍的「清乾隆御製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有鳳來儀 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乾隆年製」款),以8,000萬元人民幣起拍的這件大轉心瓶,隨即有買家直接加碼至2億,經過10多分鐘共獲20口出價,最終以2.65億元人民幣成交。

轉心瓶被認為是製瓷工藝極致技術的具體展現,匯聚軋道、雕瓷、鏤空、轉心等多種工藝於一身,因需對頸瓶、腹瓶、底瓶、內膽瓶等不同部分的膨脹度進行極其精準的控制,才能完成將內膽置入外瓶內合榫、旋轉內膽以移動圖樣等效果,因此成品率極低,被公認為清代鼎盛時期最好的瓷器。就以北京保利的這件大轉心瓶為例,從瓶身鏤空觀瞧內膽旋轉,各式瑞鳥紛繁,具「百鳥朝鳳」的意思。●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