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志接受訪問時指,仍十分看好晶圓的未來需求。
◆王華志稱集團會與晶圓代工廠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確保晶圓產能供應。
◆電子貨架標籤與遊戲機遙控手掣是晶門半導體重點項目之一。
◆公司同時為可穿戴產品等提供廣泛的顯示及觸控應用。

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 中低端產能都短缺

汽車停產、顯卡漲價、手機及小家電缺貨都相繼發生,芯片短缺所造成的影響遍及多個行業。「缺芯」源自基礎材料晶圓短缺,為應對全球晶圓短缺問題,英特爾、台積電等晶圓廠大擴產能。晶門半導體(2878)集團行政總裁暨執行董事王華志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行業的新增產能多集中在高端晶圓,中、低端晶圓例如產業最缺乏的80納米、90納米和110納米的晶圓並沒有解決到,故他仍十分看好晶圓的未來需求。◆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全球晶圓短缺的情況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浮現,晶門半導體是本港少有專門從事設計、開發及銷售集成電路晶片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廠商,被問及對全球晶圓短缺的應對,集團行政總裁暨執行董事王華志指出,這是由於過去兩三年大部分晶圓廠均沒有擴充計劃,因為大部分廠家認為靠產量可以應付到市場需求,同時擴大晶圓廠涉及龐大資金,廠家不會輕易投資。而今次全球缺晶圓,還有疫情令不少製造業工廠停工,擾亂了供應鏈,到廠家要追上市場需求就太遲,以致出現晶圓短缺的情況。

與代工廠簽約 確保穩定供應

「興建一間晶圓廠需時兩年至兩年半,在建築期間晶圓的供應不會增加,加上興建新廠房都會以先進技術為主,以28納米或40納米的先進晶圓為主,但市場缺乏的晶圓通常是80納米、90納米和110納米為主,所以即使日後有新晶圓廠,也只解決了高端晶圓的問題,中、低端的晶圓並沒有解決到。」

與大家想像中情況也許有不同,晶門半導體採用「無晶圓廠」商業模式,即集團主要做研發,生產則交由晶圓代工廠負責,後期的測試封裝也由代工進行,至於銷售階段則由集團負責。

為了確保晶圓供應穩定,王華志表示該集團會與晶圓代工廠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例如與台積電、聯電和三星等6至7間晶圓廠有合作關係,為未來數年確保有一定合理水平的晶圓產能供應。

目前集團的集成電路晶圓及系統解决方案,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 / 顯示器、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智能產品,包括可穿戴產品、醫療保健產品、智能家居產品,以及工業用設備等提供廣泛的顯示及觸控應用。

行業汰弱留強 產品周期性短

提及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情況,王華志說,「半導體行業一向競爭都很大,從來沒有減退過,此行業汰弱留強,每當有新一代產品就會淘汰舊產品,而部分IC產品則是為客戶專門設計,這些客製化產品周期就會長些,大約3至4年,但與晶圓相關的產品周期性則較短,以手機為例,從前由兩年一個循環,現時已為半年至9個月,可想而知晶圓行業的競爭有多大。」

王華志展望,晶圓的未來使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機、物聯網(IoT)和電動車,其中智能手機對半導體的需求殷切,每年有十幾億部手機出產,對晶圓消耗很大。

「智能手機由4G到5G的階段,當中對晶圓的需求增加1倍,而且汽油車轉換到電動車對晶圓的需求也大增,每架電動車用到晶圓的總量合共約面積12吋的晶片,每年也有數百萬架電動車出產,可想而知對晶圓的需求甚大。」王華志道出晶圓已應用到不同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