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璇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不足半個月,已有40多宗社區確診個案,且以傳染性強的Omicron病毒感染為主。專家說,社區出現多條隱形傳播鏈是極大風險,未來一段時間是抗疫的關鍵時期。

由於外防輸入失守,導致新一波疫情發生。這提醒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對於抗疫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整個香港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抗疫鏈條,任何一處掉鏈子、有漏洞,都會瞬間破功,給全社會帶來無法承受的後果。而且病毒在不斷變異中,防範措施手段也必須與時推移 ,才能爭取主動,戰勝疫情。作為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以及其他社會名流,當前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市民做表率,協助配合政府抗疫政策,帶領全港市民齊心協力應對疫情。

不久前的「百人宴」出現確診人士,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特區政府對此一事件嚴肅批評與依法調查處理,是負責任的表現,值得支持肯定。目前參與的官員與議員紛紛向全社會道歉,表示將汲取教訓,深刻反省。

抗疫是當前頭等大事,需要全社會團結一心。過分解讀或者將事件政治化,並不利於聚焦抗疫,甚至可能轉移大方向,干擾抗疫大計。Omicron的特點是傳染性強,潛伏期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跟病毒賽跑,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面對第五波疫情,全社會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包括:

第一,盡快推高疫苗接種率。國內外研究已經證明,疫苗對於防範重症感染以及降低死亡率依然有效。香港接種率只有75%,505萬人接種第一針。這遠遠不夠,需鼓勵更多人接種疫苗。

第二,立即推行「疫苗氣泡」 計劃,限制沒有接種疫苗的市民活動空間,減少他們受感染的機會。

第三,完善「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功能,以及嚴格執行進入指定處所使用「安心出行」的措施,加強監管。第五波疫情進一步表明,香港要加強科學手段追蹤病毒傳播。改進「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及推行情況勢在必行。

第四,隨時準備全民檢測。內地對此有現成的經驗,關鍵是香港市民的支持和配合。

兩年抗疫實踐證明,將防控疫情僅僅建立在個人的自律上是不可行的。強制性手段在非常時期必不可少,這也將檢驗政府關鍵時刻強政勵治的能力。對廣大市民來說,以短期的個人不便或個人自由受限,換取整個香港的抗疫成功,人人回歸健康如常生活,如何選擇,相信多數市民有明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