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由於疫情的關係,增加了不少網上教學機會,因此接觸到了更多成年學員。在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員學習普通話有一些年頭了,但進步並不明顯,他們自己既着急又困惑。經過了解,我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總結了一下原因,希望給遇到同樣情況的學員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聊聊「聽」。眾所周知,想要學好一門語言,「聽」是第一步。因為「聽」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我們只有先學會模仿,才有可能學會一門語言。就好像我們先要往銀行存錢,之後才會有錢花。在這方面,有些學員就選錯了模仿的對象,讓自己走進誤區。有很多學員在分享學習方法時,會跟我說︰「老師,我平時經常聽普通話歌學習普通話。」

其實我想說,聽普通話歌真的不適合學習普通話。因為歌曲都是有曲調的,跟着曲調唱出的普通話歌詞,在音調的影響下聲調已經發生了變化。會造成的後果是:第二聲和第三聲混淆,第一聲頂不住,第四聲下不來。

我的建議是,如果剛開始學習普通話,應該先聽新聞聯播,那個是最標準的。

如果想跟着電視劇學普通話,不建議看台灣偶像劇。有的學員長期看台劇模仿,學了一口台灣腔,很難糾正過來了。建議先看古裝歷史劇,再看近代劇,然後是現代劇。因為這些台詞是一步步從書面向口語的進化。

其次,我們聊聊「說」。所謂的「說」普通話,就是讓學員在沒有文字憑藉的基礎上,說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很多學員在說話題時,喜歡寫稿子然後在考試時背誦。這個其實就是「說」的誤區,犯了說話的大忌。

你想想,你平時跟別人說話聊天需要稿子嗎?所以提前寫好稿子背誦,恰恰限制了你的思考和應變的能力。如何走出這個誤區呢?我的建議是準備話題時,簡單列明大綱整理思路,多說多表達多交流增加自信。這才是「說」話的正確打開方式。

接下來,我們聊聊「讀」。「讀」是練習普通話語音的最好方式,但是這裏要注意的一個誤區是:過度注重語音,過猶不及。在課堂上,我發現很多學員朗讀文章時,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雖然每個字都讀對了,但是好好的一篇文章讀得支離破碎,什麼感覺都沒有了。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學員太緊張每個字的發音,而忽略了朗讀文章除了語音準確之外,語速緩速有致,語調自然流暢,充分反映說話內容感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學員在練習朗讀時,一定要注意各方面平衡,不要掉進顧此失彼的誤區。

最後,我們聊聊「寫」。這個是最讓學員忽略的方面。因為大家覺得都是漢字,還能不會嗎?其實「寫」側重考驗的是學員在普通話詞彙和語法方面的能力。如果照抄照搬粵語的詞彙和語法,那就中計啦!所以學員一定要熟記詞彙和語法粵普對照,才能順利過關啦!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可以幫上正在學習普通話的你。

◆ 俞申蕊(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