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即視感」享譽世界 領西方學子探中國史大門
被譽為當代美國最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及漢學家的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於美國時間聖誕節當天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85歲。史景遷擅長以「說故事」方式寫歷史,自1974年以來先後著有14部關於中國的歷史著作,包括《追尋現代中國》、《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等,當中講述17世紀到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歷史的《追尋現代中國》,更是歐美大學中國歷史學科必讀書目,為無數西方學生打開探索中國歷史的大門。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弗里曼前晚在網上公布史景遷去世的消息,並形容史景遷是「傑出的、具有開創性的歷史學家」。史景遷夫人、同為耶魯大學教授的華裔歷史學家金安平其後向美聯社證實,史景遷死於柏金遜症併發症。
文筆美考證嚴 美漢學「三傑」之一
史景遷是當代美國最為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之一,他擅長以流暢優美的文筆,通過「說故事」的方式,在嚴謹的歷史考證下,把中國近代錯綜複雜的人物與史事娓娓道來,讓西方讀者認識中國,亦讓中國讀者接觸到西方人視角的中國歷史,被著名史學家許倬雲稱為「最會講故事的歷史學家」。史景遷與孔飛力(Philip A. Kuhn)、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並稱為費正清(John Fairbank)之後的美國漢學「三傑」,並曾獲得麥克阿瑟獎、《洛杉磯時報》歷史書獎等諸多榮譽。
史景遷於1936年生於英國一個書香世家,195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其後獲耶魯獎學金負笈美國,師從於費正清的學生、著名女漢學家芮瑪麗,再經後者介紹投入明清史專家房兆楹門下,1965年憑《曹寅與康熙》論文取得耶魯博士學位。史景遷自此一直在耶魯任教至2008年退休,其間曾擔任耶魯大學歷史系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等。
費正清:最好的歷史作品
史景遷曾經說過,自己與「師祖」費正清的最大分別,在於他並未創建新的研究領域,也沒有打算以學術著作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他所做的主要就是教學,寫作的目標是鼓勵人們了解中國。事實上,史景遷在耶魯任教期間,一直是該校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門下弟子如彭慕然、柯嬌燕等都是一流漢學家,可說是桃李滿門。曾師承史景遷的漢學學者翟淑珍憶述,史景遷總以迷人的語調緩緩授課,主題天南地北,援引的細節卻總切中要點。
費正清曾這樣評價史景遷的作品成就:「在他感同身受、敘事巧妙的文字裏,中國人所經歷的這些,都化為有血有肉的遭遇,儘管有時候殘酷不堪。通過真切摹寫出人物的品性及其處境,史景遷親切地帶領我們走進這些人的生命,讓我們彷彿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彷彿跟他們有過直接的交流。這種感覺,只有最好的歷史作品裏才能賦予。」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