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一詞,有「辯」有「論」,早前介紹過的「立論」(「三論」),一般可說是「論」的部分。那麼「辯」是什麼?辯論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往往不是一方論述自己的觀點,而是駁倒對手。這種感覺,不止台上的辯論員有,台下的觀眾亦然。「雄辯滔滔」的稱譽,感覺有超過一半以上是給予那種在台上以犀利辭鋒駁倒對手的辯員;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名聲不下於其三分天下的韜略。因此,今天就與大家分享這個重要的話題︰「反駁」。
反駁是辯論的必要且重要元素。辯論不是演講,演講是自己說,別人聽;而辯論則是有正方,有反方。所以辯論時,我們不能自說自話,而要回應對方的論點,透過有效的回應反對或擊破對方的論點,即為「反駁」。
雖然反駁很重要,但不是所有反駁都成功(有效),無效的反駁往往會出現所謂「捉到鹿唔識脫角」的問題。要構成有效的反駁,要有一套方法。對於初學者而言,有一個基本的套路可供參考,名為「反駁三部曲」,透過三個提問去引導反駁。三問如下︰
1. 錯了什麼?
2. 如何錯?
3. 怎樣才對?
一套完整有效的反駁,可以循這三條問題去建立。以「學校應設立午睡時間」這條簡單的辯題為例子。如果反方提出的論點是︰「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怎可以加入午睡,讓學生偷懶睡覺?這樣真是浪費學習時間!」作為正方,如何用反駁三部曲去建立有效的反駁?
清楚表明攻擊目標
首先要指出對手「錯了什麼?」上述反方說了一段話,如要有效的反駁,一定要將反駁(攻擊)的目標盡量收窄明確,讓觀眾清楚知道你在攻擊哪一點。例如可以針對反方「設立午睡是讓學生偷懶」這一點。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所謂「有的放矢」。
接下要指出對手「如何錯?」此處要解釋清楚對方犯了什麼錯誤(是邏輯問題?還是論據問題?) 例如這裏可以針對反方對午睡的理解,指出「午睡並不等於偷懶」。這種做法是讓反駁「有理有據」,而不是無理取鬧。
反駁需有建設性
最後就是「怎樣才對?」這裏是為了更完整地建立反駁,並加強自己的論點。如可以說︰「學校讓同學在中午時小睡一會,反而可以使他們下午上課時更集中精神,提升學習效能。」這樣可以令反駁更有「有建設性」。
關於反駁,有一點要特別強調,就是「反駁」不是「駁嘴」。這個問題要很認真地釐清(否則家長會以為子女學了辯論等於學了駁嘴;學生也以為學了辯論可以有助其與家長駁嘴)。基本上,駁嘴的意圖是為了發洩,表達不滿,內容大多是不講道理的;而反駁是為了說服別人,所以要強調以理服人。這也是為什麼上文介紹的反駁三部曲,要為反駁增加了「有的放矢」、「有理有據」、「有建設性」的元素,就是為了令反駁不會淪為駁嘴。高質素的反駁才是辯論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 任遠 (現職公共政策顧問,曾任職中學、小學辯論教練,電郵︰yydebate@g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