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彩花碟紋淺碗(一對)
●清康熙五彩麻姑鶴鹿獻壽盤(一對)
●清康熙五彩雕瓷「松·竹·梅」大蓋罐

釉上五彩是康熙一朝瓷器的重要代表作。瓷繪五彩,始於元代,至明朝中、晚期已見完備。在明代,五彩瓷器若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而到了清代康熙一朝,五彩瓷才真正「名副其實」,在明代的基礎之上運用釉上藍彩及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藍彩濃艷勝青花卻柔和不刺目,黑彩漆黑亮澤,加之金彩的廣泛使用,康熙五彩顯得更為富麗堂皇。

康熙五彩瓷以其優美的造型、豐富的色彩配搭、精緻的紋飾而成為當朝代表性瓷器品種,色釉微微凸起,撫之給人以寶石之感,光艷奪目。可參閱筆者所收藏的清康熙五彩雕瓷「松·竹·梅」大蓋罐,其罐身上的紋飾極富立體感,給人躍然而出之感,讓這個大罐不顯笨拙,反而更添靈動。

在當時,來自西方的一批傳教士為清代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如著名的宮廷畫師郎世寧、馬國賢,不但受到帝王喜愛,更在宮中將西洋畫派的激發融入到繪畫及瓷器燒製的過程中。

五彩技藝被套用於不同的器型之上,有各式的瓶、花盆、盤、碗等,紋飾方面常見的有花卉、梅鵲、花鳥、仕女、刀馬人等,可參見筆者收藏的幾件康熙五彩瓷,包括清康熙五彩麻姑鶴鹿獻壽盤(一對)及清康熙五彩花碟紋淺碗(一對)。傳世的康熙五彩器數量並不算十分稀少,但因為絢麗的色彩、精湛的繪畫,其價值一直居高不下。●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