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蹈團×黎海寧 《九歌》 攝影:曾覓@Quistography 照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香港舞蹈團即將重塑著名舞蹈家黎海寧的名作《九歌》,這將是作品於1991年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首演後,在香港的第四度公演。

《九歌》由黎海寧與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譚盾及葉錦添攜手創作,由巫及舞,用現代語彙展現古老的神巫祭祀,叩問天地生死於舞台之上。舞作最初由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演繹,這次則由以中國舞掛帥的香港舞蹈團接棒,繼續將故事傳承。●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上世紀90年代初,黎海寧(Helen)給自己放了一年假期,在此之前,她苦於CCDC的行政工作,又覺得編舞去到瓶頸期,「好像自己箍住了自己,放不開。」一年的時間,她遊歷歐洲,又去了中美洲、墨西哥,之間到紐約上舞蹈課時和譚盾的碰面,促成了之後的《九歌》。

譚盾的《九歌》從屈原的文字中攫取靈感,以原著中某些詩句為文本改編成為現代歌劇,更實驗性地加入樂器「垚」,以「大地的聲音」展現神巫祭禮。「在那之前一個日本的編舞排過(《九歌》),但是風格比較都市化,譚盾覺得音樂比較說到『巫』的感覺,所以想找我再排一次,就和CCDC合作。」Helen形容譚盾的音樂現代得來又有原始的感覺和中國元素,很特別,「如果做會很有趣,也很有挑戰性。」

現在回憶起30年前編作《九歌》,Helen形容是少有的緊張時刻。「才回到CCDC就要做這麼大型的演出,而且還是我不太熟悉的形式,舞者要在舞台上唱和發聲,變成對舞蹈是有限制的,那個時候不是很知道該怎麼做。」當年的演出,整批的陶石樂器被運送到香港,譚盾指揮之餘自己也曾登場。「他覺得自己是那個『巫』。」Helen笑說,「如果你去看《九歌》的原著,可能會覺得原著是比較美的,而我和譚盾的演繹則是比較『詭異』的。」的確,在二人的演繹下,《九歌》中的神巫環伺,少了綺麗稠艷的浪漫色彩,多了粗獷爆烈的原始質感。

到了1994年《九歌》重演,舞蹈部分變得更加主導,可以說比起91版,這個版本才更加「黎海寧」,也奠定了之後舞劇《九歌》的完整框架。之後舞作在國內外多次巡演後於2002年回到香港進行第三次公演,其間葉錦添的加入為作品帶來了全新的服裝和布景設計。到今年,《九歌》已是第四次公演,並由香港舞蹈團來演繹。「這個舞很適合他們跳。」Helen說,「裏面有一些中國的元素和動作,而且他們現在的現代舞training也很好,所以很適合。」

準確 簡約 做減法

香港舞蹈團首席舞蹈員黃磊說,第一次看《九歌》的錄像帶就覺得很震撼,「30多年前怎麼就能排出這樣的作品!」每次與Helen合作,啟發他最深的是作為創作人,如何去「做減法」。「我自己也嘗試過編舞,所以我也關注老師怎麼去創作。她讓我學到的就是準確,還有簡約。每次排舞,如果我多了一些東西,可能是動作,可能是emotion,她會馬上和我說:咦,好像和剛才有些不同哦。其實後來就會發覺,她是很準確地告訴你你的表演方式是多了還是少了。」

黃磊說,跳舞多年,有時難免會覺得有很多經驗可以放到作品中,但往往這個東西在表演狀態上是「多」的。「我上一次在《90後的黎海寧》(多空間製作)中跳《創世紀》的一段solo,就發現她是一個做減法的編舞。加東西比較容易,減法卻很難。怎麼減,讓它可以成為一個最簡單,但是觀眾一看就明白的東西,需要很準確。我們有時會慣性用很多舞者的技巧加進去,比如覺得自己這個位不太舒服,又或者找不到支撐的時候,就會自己加很多東西進去,這個時候她就會提醒你了。」

尋找內心動機

而對於舞團另一位首席舞蹈員華琪鈺來說,Helen的「減法」體現在排練中,就是更多地直指核心,讓舞者去想: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她形容,整個《九歌》中西交融,由巫到舞,不論是音樂還是舞蹈都充滿了不同層次的強烈情感與力量,作為表演者需要慢慢體會,一點點去找到那個狀態。「裏面的動作,那不是動作,是一個情緒,是你心裏面深處的東西生長出來到你的身體裏面。」華琪鈺說。

在排練中,Helen不會向舞者鉅細無遺地交代角色背景和動作細節,而是希望他們準確把握當下一刻的意識情狀。「比如老師會簡單告訴你,你是湘夫人,是等待着丈夫歸來。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在看錄像帶學,然後有一個動作是(湘夫人)拿着裙子在那裏呼吸。老師就講,你把她當成是拿着裙子在擦眼淚。那個情緒狀態馬上就不一樣了。」

先模仿 再尋找自己

《九歌》的世界古老又神秘,如何進入「巫」的情境,展現更有力量的身體,尋找人物的狀態和內在的動作動機,對舞者來說尤為具挑戰。然而,作品過去30年曾多次演出,之前舞者的演繹方式又會否成為自己表演的框框呢?華琪鈺說,舞蹈的開始本就是模仿,「先模仿進來,慢慢再去尋找自己。」她強調,這種尋找不是跳出原有動作的設計,「動作都變形」,而是從內心深處挖掘,「有一點點變化,你的外形,包括你肌肉的用力和線條方式就會不同了。人家就會覺得這個舞者比較柔,那個舞者比較剛,其實動作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每個人的風格,其實是在尋找自己不一樣的理解。」她印象深刻的是這次排練,有一個動作她要蒙着眼抬高腿並控住。「天啊,我一蒙上去已經覺得天昏地暗,那個腿就舉不起來。老師就說:你不一定要做那個動作,我要的是那個感覺和意識。於是就幫我調整。在這方面給我們舞者很大的空間。」

Helen也說,她從不要求舞者去複製原本的動作,相反,不同的舞者會為作品帶來不一樣的質感。《九歌》走過30年,與不同的舞團與舞者相遇,每個獨一無二的身體與靈魂,讓它的故事不斷被延續。

香港舞蹈團與自由空間合辦

當代舞蹈劇場經典 《九歌》

日期:11月26至27日 晚上7時45分 11月28日 下午 3 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加料活動:

講座:「譚盾的《九歌》世界」

日期:11月17日 晚上7時30分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演講廳

講座:「黎海寧——《九歌》三十載」

日期:11月23日 晚上7時30分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演講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