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彥 火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又爆冷,10月7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小說作家阿卜杜勒拉薩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因為他不妥協地並帶着巨大的同情心透視出了殖民主義的作用和處在文化間大陸間的鴻溝中的難民的命運」。
聽到古納獲獎的消息,海內外華文傳媒都在找相關的作品及文字資料。結果幾乎只能在上海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找到兩篇古納的短篇小說《博西》和《囚籠》。
還是熱心的林青霞通過譯林出版社原社長李景端先生找到這兩篇小說。之後我讓內地朋友為我購買《非洲短篇小說選集》,朋友說:「這本書絕版了,在網上炒到近1,000元人民幣。」
後來朋友給我購寄了一本,申明不一定是原版,收到書後,發現跡近是翻版書。
非洲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30年前的1991年有南非的納丁·戈迪默,但她是白種人。
作為黑人作家,古納的獲獎更是難能可貴。他原籍坦桑尼亞,早年已移民英國。
瑞典翻譯家陳邁平是這樣形容古納的獲獎:
「假如說諾貝爾獎也是一場賽馬賭局,那麼古納絕對是最讓人意外地勝出的一匹黑馬,沒有人事先能猜中,給這匹馬下注。連他本人在接到瑞典學院電話時,一開始都不敢相信,以為是有人拿他『開玩笑』。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出人意料,幾乎成了瑞典文學院每年最喜歡上演的一台好戲。」(《明報月刊》2021年11月號,下同)
我曾因古納的獲獎探詢過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的遺孀陳文芬,她說她剛接受四川紅星網的訪問,並轉了訪問稿給我。
在訪問中,陳文芬認為,「這次獲獎的坦桑尼亞作家阿卜杜勒拉薩克·古納並不冷門,他參與過很多公共事件,不知道為何揭曉之前沒有猜他。不過瑞典學院常常很聰明,看到外界風向,適度做一些別人猜不到的事情。今年又是驚喜。
早些時候我猜到今年的得主會是歐洲五種語言當中的一種,要選擇五種語言以外的得獎人,法語和德語不可能了,比較傾向於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如果是英語,一定是對殖民視野有絕對的新看法的人。」 (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