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瑞認為要多看看世界,真實的事物更有觸動人的質感。
●水漬元素已經成為卓有瑞的標誌。
●「霧影系列」20208
●「霧影系列」20201
●「蒼穹系列」20212
●「蒼穹系列」20214
●卓有瑞坦言要畫出雲的質感非常考驗技巧。

照相寫實主義作品,從來都是以逼真細節衝擊視覺,如若「破壞」掉這完美,在畫面中加入斑駁水漬,又會有怎樣的效果?上世紀七十年代曾以「香蕉系列」名揚台灣畫壇的畫家卓有瑞,近日帶來個展「霧雲心迹」,展出她近兩年的新作「霧影系列」和「蒼穹系列」。今次展覽既可以看到卓有瑞筆耕不輟四十餘年始終堅持的美學追求,亦可以看到她捕捉生活中的靈感,對一貫風格的打破與創新。新西蘭的火山與煙霧,香港的天與雲,偶然躍入視線的水漬,畫家始終保持着對世界的好奇心,這也促使她如同孩童一樣純粹地觀察、思考和創作。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作為首位以幻燈機輔助繪畫的畫家,卓有瑞至今仍堅持她一貫的創作模式:攝下照片、挑選畫面,然後投影出來作畫。她坦言相較於以前畫的「牆」、「門」等系列,「蒼穹」非常挑戰技巧:「越鬆、越虛空的東西越難畫,雲有厚度和重量,又有漸變、柔軟的感覺,不像畫油畫可以慢慢磨,塑膠彩(Acrylic)是比較速乾的媒材,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琢磨技巧上。」

繪畫需要理性的思考

在細膩的畫作之上,卓有瑞又在畫面中加入了水漬元素。她講起靈感來源於有次使用噴墨打印機時無意滴落了水漬,她將水漬描摹在已完成的畫作之上,頓時覺得作品變得完整起來。「然後我就試着印出不同大小、形狀的水漬來畫,每次要挑選很久,憑自己感覺去考慮怎樣才能令畫面和諧。」她形容選擇參考作畫的照片、挑選水漬都需要經歷長時間冷靜、理性的思索:「選擇哪一張、哪一塊才符合你的藝術語言與風格?如何設計、配合?藝術家的成長就在這冷靜、理性的辨別與思索裏面。」

卓有瑞認為當代藝術作品很多都有討好觀眾的傾向,她稱之為「甜」:「『甜』就是『入俗眼』,比如很多畫家畫牡丹,很多人家裏也掛牡丹,但牡丹畫得越來越千篇一律。我是個很怕『甜』的人,我覺得即使要畫大眾的題材,也要問一問自己作為一個serious artist(嚴肅藝術家)應該如何去表現。」

希望支持中年女藝術家

當問及是否女畫家筆觸會更加細膩,卓有瑞鏗鏘答道:「不應以畫作的細膩程度去區分性別。」儘管畫作沒有「性別」,但女性要在畫壇出人頭地,確實要比男性多一些磨難。早年卓有瑞與前夫司徒強一同前往紐約發展,為了支持丈夫做全職藝術家,卓有瑞從事幫廣告商修照片的工作扶養家庭,之後司徒強簽約了蘇豪區最大的畫廊OK HARRIS,畫廊主卻以不想代理夫婦藝術家為由,不願同時簽下卓有瑞。「修照片要修顏色、修皮膚、修碎髮……雖然那時做得很痛苦,但不得不承認當時的訓練令我對顏色非常敏感,對我後來的創作影響很大。」

直到後來,OK HARRIS也因肯定她的才華而簽下卓有瑞,但她坦言這是出於自己比較幸運:「我們那個年代有太多女畫家被忽視,很多夫婦畫家,一般女方都希望男方先出人頭地,所以會全力支持丈夫,但自己就無法創作,很多女性因此放棄了自己的藝術事業。」儘管今日時代變遷,女性更加關注自我,男性的想法也有所進步,卓有瑞仍然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希望可以在自己離開後盡綿薄之力,成立一個基金會去支持在45歲之後重啟藝術事業的亞洲女性(Mid-career Asian Women):「有些女性到年紀比較大了才開始重拾畫筆,但那時要爭取機會是難很多的,我想給她們一些支持。」

對生命要有好奇心

2005年,卓有瑞從紐約移居香港,後在浸會大學執教長達7年時間。彼時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成立僅一年時間,卓有瑞笑稱自己是「開荒牛」,見證了學院的成立和成長。退休後,她一直住在自己位於火炭的工作室,很少出門,她自言是更多探尋自我和內心的畫家,因此疫情和外界的變化對她沒有太大的影響。

卓有瑞說自己畫得很慢,一幅畫作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完成。「蒼穹系列」來源於她在行山途中攝下的天色,今年開始這個系列,至今也只畫了6幅。當問及如何才能保持對着世界敏銳的觀察,卓有瑞說:「要對生命有好奇心,多出去看看。」她談及新近看到的新聞,說香港近日有旅行社推出「巴士瞓覺團」,專給缺乏睡眠、難以入睡的港人補眠,車程中有在旅遊景點停車,但大多數人只為睡覺而不下車,卓有瑞感到不可思議。她認為,或許現代人總是沉溺於虛擬世界,而忘了真實的事物才有質感,給人以觸動。「遠足時看到在水中漂浮的黃葉,聽見小孩可愛的笑聲,都會覺得很美。很多東西都可以打動你,但你要放寬心去觀察和接受。」

展覽:「霧雲心迹:卓有瑞新作展」

時間:即日起至11月12日

地點:新藝潮畫廊(中環威靈頓街通濟大廈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