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腿抽筋,大家必須留意,要適當處理。
●涂豐博士
●運動腿抽筋
●腿抽筋痛醒
●孕婦抽筋
●溫水泡腳

腿抽筋(Leg cramps)是突然無意識不自主劇烈的肌肉緊張收縮,會伴有疼痛,通常發生在大、小腿及腳趾。這種痛苦難受的感覺,可持續數秒或數分鐘。腿抽筋多在運動、中老年和孕婦發生,抽筋對病者帶來痛苦,影響睡眠,降低生活品質。有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人中33% 的人每兩個月至少會在夜間出現一、二次腿部抽筋,50 歲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抽筋,亦有7%青少年也有發生,而約40%的孕婦也會在夜間出現腿部抽筋。因此,現在就談談抽筋的原因、介紹一些自我預防處理方法,但若抽筋症狀頻發,嚴重者就必須看醫生了。●文︰香港中醫學會、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涂豐博士  圖︰涂豐博士、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中醫認為,抽筋與肝脾臟腑相關,肝主諸筋,抽動屬風,脾主肌肉及四肢,主要原因是氣血的運行障礙,氣血阻滯,經絡不通都可能導致肌肉抽搐、麻痛、脹痛等現象的。這可因外邪,寒濕阻絡經脈,也可因體虛,肝鬱血虛、精氣虧損。如果肝血虧虛,濡養經絡四肢不足,筋脈失養,導致出現小腿肌肉抽搐酸痛的現象,患者還會伴有頭暈、面色萎黃、指甲蒼白等現象。如果素體陽氣虧虛,陽虛寒凝,更易寒濕阻滯,會出現小腿肌肉抽搐,會伴肢體僵硬、發冷、發脹、發痛、困重等現象。

抽筋常見原因

一、運動時抽筋

這常見是肌肉疲勞過度,當長途久行、爬山時,腿部肌肉勞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痙攣,或劇烈運動時,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鬆的時間太短。能量消耗多,在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堆積,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難以協調,從而引起小腿肌肉痙攣。如果運動量大,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影響支配肌肉的神經而易產生抽筋,亦有強力運動導致肌肉或肌腱輕裂傷,直接刺激肌肉而抽筋。

二、中老年抽筋

中老年腿抽筋更為常見,原因是神經和血管病變引起,或許是勞累時發作,更多發生在夜間,晚上睡覺時小腿肌肉痙攣,抽筋而致醒。隨着年齡逐步增長,腰椎退化,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響馬尾神經,或骨刺影響神經根,會伴坐骨神經痛。腿抽筋發生在行走一陣子,出現下肢酸痛,麻痹等症狀。

而且,血管同樣也會退化,在腿部可見有靜脈曲張,可有動脈硬化欠通暢,或會深部靜脈狹窄,腿部供血不足或靜脈回流受阻,造成血流淤滯,當血液淤滯達到一定程度時,則行走疲勞後,會引起腿部肌肉的痙攣抽筋。而老人伴有心腦血管病、貧血、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巴金森氏病等,均可伴有抽筋症狀。

三、懷孕期抽筋

孕婦腿抽筋也常見,因胎兒在生長需要大量鈣質,完全依靠母體供給,當孕婦補充不足而缺鈣,會引起肌肉興奮性升高,出現抽筋。另外,子宮增大會造成神經受壓,經刺激而出現抽筋。子宮增大,會引起下肢靜脈回流障礙,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會出現下肢水腫,水腫會引起局部血液迴圈紊亂,也會出現抽筋。

四、其他因素抽筋

情緒過度緊張,大腦亢進,神經興奮而指揮肌肉異常活動﹔久坐或睡眠姿勢不當,神經血管受到壓迫,誘發抽筋﹔嚴重腹瀉、嘔吐,令血中鎂、鈣等含量不足,導致神經興奮點降低。還有,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如利尿藥、避孕藥及有些抗生素等。

預防抽筋有法

運動前,做充足的準備運動和伸展肌肉關節,對易抽筋的肌肉做適當的按摩,並不穿太緊或太厚重的衣服從事運動或工作。不在通風不良、密閉的空間做長時間或激烈的運動。運動之前,準備足夠的水分,避免出汗時丟失礦物質和電解質。

對於寒冷、疲勞或營養不良而引起的小腿抽筋,睡前可用溫水泡腳,或睡眠中多注意保暖,適當按摩,注意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平時多食用牛奶、綠色葉類蔬菜等食物,如香蕉、柳橙、芹菜、天然食物等。科學鍛煉,多曬太陽,但如果常發作,且持續時間較長,尤其是有其他疾病的中老年人,應去醫院診治。

如晚上睡覺時易抽筋者,則可在睡覺前做一些伸展操,尤其是易抽筋的部位的伸展。加上,要改變睡姿,仰睡時膝下墊輕薄鬆軟枕頭,可紓緩腰腿部的肌肉緊張。至於孕婦,可選擇舒服的孕婦裝,搭配舒適、吸汗彈性襪,穿着柔軟鞋子,不要穿高跟鞋,當工作緊張時,要用各種方法平息緊張情緒。

處理抽筋方法

牽拉肌肉:抽筋是肌肉收緊,通過牽拉則可紓緩,若小腿抽筋時,彎腰伸直下肢,用手或布帶將踝和腳趾拉向自己身體。

按摩肌肉:用手捏拿及按摩緊張的肌肉,以可以忍受的力度按。

扶牆拉筋:抽筋腿放後,微屈好腿,以手扶牆,令抽筋腿壓腳努力伸直。

熱敷局部︰使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局部,也可洗個熱水澡。

藥膳湯水三則

一、歸薑飲

材料:當歸15克,生薑10克,紫蘇葉3克,紅糖15克。

製法:先將中藥當歸一碗水煲20分鐘, 生薑洗淨,切成細絲,與蘇葉一起放入瓷水杯中,再加紅糖,用剛煲好的當歸湯水沖泡,蓋上蓋溫浸10分鐘,趁熱服用。

功效:祛寒養血舒筋。

適應:寒滯經脈,手足寒冷,時有抽筋病症。

二、豬肝山藥粥

材料:豬肝二兩、山藥三両,大米三両、葱、薑末、鹽、豉油。

製法:將山藥去皮切小塊,大米加水共煮成粥,把豬肝切片後放開水中略煮一下撈出後,用豬大油燒開略炒後加佐料,伴入山藥粥中。

功效︰養肝健脾強筋

適應:身體虛弱,行走無力,足筋緊張病症。

三、芍藥木瓜魚頭湯

材料:芍藥20克,木瓜15克,雞血藤20克,大鱅魚頭一個,生薑、葱、鹽、料酒各適量。

製法:先將以上三味中藥洗淨浸泡半個鐘後,再與魚頭共放鍋中加水兩碗, 加以調料,大火煮沸後,改文火煮20-30 分鐘。

功用:養血榮筋健骨。

適應:脊骨退化,腿足酸楚、肌硬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