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芷淵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原定本月18日出發前往北京開會,結果接獲通知,因香港近期出現一宗源頭不明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國家防疫控制辦公室不批准他赴京。消息一出,不少市民大呼失望。譚耀宗也直言:對兩地正常通關並不樂觀。

儘管香港特區政府多次強調,正積極與內地商討恢復正常往來,但疫情爆發一年多,跨境家庭、兩地市民,盼了又盼,等了再等,「通關」仍無時間表。筆者認為,當局應盡快突破固有思維,以「目標管理」策略推進通關工作。

「目標管理」有四大基本步驟:設立目標、確立權責、執行目標、評估成果。要推動通關,必須以目標為本,嚴格做好防疫措施,並有效掌握落實措施的績效進度和執行方法,讓通關成為共同目標。

過去半年,香港的疫苗接種率大幅上升,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上也作出改善,但當局多次強調,香港難以採取內地那種完全封閉式管理抗疫。於是,有別於內地大規模封區強檢及「健康碼」科學追蹤政策,香港每逢出現本地源頭不明個案時,只能短時間強制封鎖指定大廈進行強檢。「安心出行」的追蹤力度有限,餐廳場所紙本登記規管存漏洞,部分市民對打針和使用「安心出行」仍抱有質疑態度,甚至還聲稱這是「侵犯私隱、當局收集個人資料的手段」。若無法消除偏見誤解,解決不了這些根本性問題,則難以滿足兩地通關的基本條件。

過去一年多,內地抗疫一直採取「嚴厲+精準」雙管齊下的政策。兩地要通關,防疫抗疫措施要求必須得到雙方認可,並能產生雙邊保障。這當中,涉及口岸管制、人流管理、檢疫措施、風險標準、病例追蹤等。

內地推出的「健康碼」認證系統,早在各省市間暢通無阻提供安全基礎,而澳門一早也破除了與內地的制度落差,推出「澳康碼」,與廣東省的「粵康碼」互通。反觀香港,目前使用的「安心出行」遠遠不夠,必須盡快推行具備有效追蹤功能,能與內地「健康碼」結合互認互通的香港版「健康碼」。只有透過大數據進行防疫管理,才能最有效精準追蹤到風險人士,及時採取相應堵截措施。在推動通關進程中,當局應借鑑目標管理策略,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利關係,增加績效。在追求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更要不斷反饋檢討進展,調整相關行動。

通關是香港與內地雙向協調的事,想要滿足雙方要求,「一國」之下,必須打破「兩制」抗疫政策壁壘,以目標為本,克服挑戰,消除隔閡,解決問題。若當局再不改變固有的程序主義思維和策略,恐怕再談通關只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