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服務今日(19日)起開通,本港及內地散戶可買賣相互市場的理財產品,標誌着互聯互通發展踏上新台階。金管局公布,19家香港銀行獲批開展業務,其中16家同時提供南向通及北向通服務。多間銀行包括中銀香港、恒生銀行、滙豐銀行及建行(亞洲)都準備就緒,均提供超過100隻合資格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基金、債券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等,令不少投資者「揀花眼」。

人民銀行初步統計數據顯示,理財通開展服務頭一個小時,內地代銷銀行成功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為港澳個人投資者,辦理41筆「北向通」投資資金,涉及金額249.6萬元人民幣;內地合作銀行透過代理見證服務,協助港澳銷售銀行為大灣區內地個人投資者,開立115個「南向通」投資戶口,並成功匯出8筆投資資金合共39.8萬元。

究竟港人怎樣開戶、北向投資?可以購買何種理財產品?而「北水」又如何南流,為本港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香港文匯網整理出以下要點,幫助讀者一圖睇明。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