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生命何來」是人類最渴望解答的關鍵問題之一,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提出一項研究「生命起源」的新方法,利用蒸發作用,有助促進與活細胞相關的生化化合物的區隔化,為拆解早期地球在有生物出現以前,生物分子形成的過程,提供一個有效具創新性的技術方案。負責人介紹指,在太古之初,尚未有生物出現,複雜的生物過程例如酶這類生物催化劑的活動仍有待進化產生,熱力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催化劑。團隊利用蒸發作用催化生物分子的形成,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一個可行方案,研究結果已在《自然通訊》發表。

該論文題為「蒸發液滴中的非締合相分離作為前生物區隔化的模型」,團隊由港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率領,成員包括來自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Julian Tanner的實驗室的其他研究合作者。

就早期生命的形成,科學家提出「原生湯」(primordial soup)理論,即在大約37億年至40億年前太古之初,地球上存在着液態物質,第一個生命細胞便在此誕生。而早期生物分子濃縮並形成各種功能性組件和區隔室,對於地球首批活細胞的形成至關重要。

在活細胞內部,生物分子濃縮及區隔化的其中一個原理,是透過液—液相分離的方法。研究團隊發現,液—液相分離可通過蒸發液滴來觸發和維持,即隨着水分蒸發,液滴內的聚合物濃度增加,從而導致更強的分子相互作用,把液滴內的分子分隔成不相混溶的液相。

團隊亦於實驗中通過蒸發含有聚乙二醇(PEG)和葡聚醣的全水性液滴,實現生物分子區隔化。由此產生的自發性區隔化提升了化學反應速率,這點可以從RNA的合成、富集以及RNA催化的活性增加三倍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