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之所以盛產倒模式建築,何力治認為這與香港建築條例有頗多限制有關。如果推出一個大膽的項目設計,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審批機關會要求建築師提交更多研究報告,證明物料或者技術是可行。若想創造一個具創意的空間設計,外界或會認為完工後該空間可用作僭建或其他私人用途,該設計也有可能被限制或否決。在種種掣肘「鎖死」之下,香港建築設計難有突出的表現。
創新設計可提升建築水平
何力治認為,如有突破性的項目,絕對可提升香港整體建築設計的水平,建築項目除了設計以外,不同發展商以及公營機構注重減碳、社會責任等元素,也能驅使建築設計行業再邁前一步。
何氏坦言,在香港做地產,一般盈利都不俗,如果發展商願意把利潤再投資,讓更多有突破的創新設計誕生、更多科技得以應用,對項目及建築行業可產生提升作用。
他建議,香港建築師學會及一些公營機構一直都有合作,可拿出更多項目做設計比賽,提升業界水平,特別是能發揮空間的設計項目,如博物館、藝術空間或者商業綜合發展項目。
大灣區投標機制有利創新
何力治透露,目前有不少香港建築設計師在大灣區或「一帶一路」,參與不少設計投標項目。特別是在大灣區,投標的設計費統一由市政府制定,只需要比較的是項目設計本身,而不是價錢,對於設計領域上的推進、競爭能產生一個良好的效果,這也是香港建築師的出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