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表示,特區政府已開始研究如何鼓勵巿民把強積金轉為年金,目標於今屆政府任期完結前,向新一屆政府提供方向性文件跟進。圖為市民在深水埗一帶逛街。 資料圖片

最快2025年實施 羅致光:研如何鼓勵市民轉年金

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條例草案料明年初提交立法會,最快可於2025年實施。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表示,研究取消對沖後如何配合公共年金,包括討論強制或自動把強積金轉為年金。他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強制把強積金轉做年金是「天方夜譚」,不過,他認為在政策探討層面上亦要考慮。特區政府已開始研究如何鼓勵巿民把強積金轉為年金,目標是在今屆政府任期完結前,向新一屆政府提供方向性文件跟進。「年金回報率高達5%,在私人市場都絕無僅有,若再加上普通金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水平便得以提升。」●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羅致光表示,年金計劃於2018年推出,如今是時候重新探討其長遠發展,包括鼓勵市民把強積金轉做年金,但承認強制推行是「天方夜譚」,「的確是不能沒有選擇,但政策上都要探討;就算是我今天覺得不可能發生,都要透過研究告訴別人為何不能。」

強制MPF轉年金「天方夜譚」

他透露,其中一個可行的設計是參考公務員的退休金制度,容許市民在退休時,一筆過取走一定比例的強積金,餘款再轉為年金,「例如目前公務員最多可取走25%(舊制)或50%(新制)退休金,不會把整筆錢轉過去,細節可再探討研究,目標是在今屆政府任期完結前,向新一屆政府提供方向性文件跟進。」

羅致光強調,公共年金計劃確保每年5%回報率,市場上絕無僅有,對退休者而言是不錯的投資選擇。他認為,主要有兩類人會被年金計劃吸引,其一是會買股票投資者,「我幾肯定他們一定會買公共年金作為其中一種投資組合,確保每月有收入,直到百年歸老。」

另一種潛在用家是強積金收入不多的長者。他指出,目前約有3,000名長者同時買年金及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現時單身人士要申領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為36.5萬元,若長者有50萬元資產,最簡單是把當中15萬元放入公共年金(以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津),可能每月收取800元,再加上長者生活津貼,生活水平便提升不少。」

調整撤對沖不會成僱主裁員誘因

至於取消強積金對沖,羅致光指出,勞工界歡迎政府的優化資助方案,資方支持度視乎對方案的了解程度,又指只有誤解政府方案的人,才會認為方案提供炒人誘因,「例如法例生效前,某僱員的遣散費或長服金已達20萬元,你炒唔炒佢都可以對沖;但法例生效後,僱主需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上限只剩下19萬元(39萬元上限減去20萬元),若你解僱他另聘他人,或用其他方法令他在勞工法例下變成新的合約,需支付的遣散費上限便會變回39萬元,裁員成本將更高。」

他重申,若按照原有的資助方案,若中小微企裁員,對企業的財政影響大,優化後的資助方案是希望較為向中小微企傾斜,協助他們過渡取消對沖的安排,能夠儲足夠資金應對,不用因而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