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最近,筆者遇到了兩宗移民英國的事件。有一個朋友,已經63歲,把自己的積蓄交給兒子作為供樓的首期,一年之後兒子突然在最後一秒鐘告訴他,已經賣樓,明日就上飛機移民到英國,這位朋友頓時晚年生活不保。另一個是我的細侄,也打算移民英國,我告訴這個細侄,十年之後,香港的工資水平、教育水平、福利水平,都會比英國為好,因為英國已經脫離歐洲,困難很多,並且謀求與亞洲國家經濟合作,英國的衰落是必然的,什麼事情也要有長遠觀察,不要一時衝動,結果作出了最壞的選擇。兩個星期後,細侄告訴我,看到了行政長官「北部都會區」的一連串的大計劃,香港和深圳是將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他決定留下來了。

香港長期不重視國家和民族意識觀念的教育,對內地的負面新聞,傳媒大肆報道,好的消息則不作新聞報道。學校更加是「黃色」力量佔了上風,所以出現了2014年「非法佔中」事件、2016年旺角暴動、2019年大規模的黑暴事件,出了大亂局,有人還向反對派政黨捐錢,謀求大和解,有些人明顯犯了罪,警方不作拘捕,即使拘捕了也允許「踢保」,拖延不作起訴,後來才知道,這是美國在背後煽動和組織的結果。在中央的點醒和支持下,修訂了香港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然後宣布,過去和解的方式,沒有抓住要害,香港地的亂局,原來是由外國干預煽動,所以需要撥亂反正。但是,官方媒介的宣傳實在太弱了,許多年輕人沒有聽進去,反而產生了往英國移民的想法,因為他們一直認同自己是英國的子民,也認為英國什麼也比香港好。這些人雖然知道「5+1」BNO移居計劃,並不一定最後獲得永久居留權,但也採取博一博的想法。

有人統計過,激進的年輕人,雖然沒有什麼積蓄,大約有30萬人想出走,這些人對中國政府和特區政府什麼也看不慣,經過英國一輪催谷,結果走了9萬人,這9萬人走了之後,他們在英國的所有見聞和遭遇,陸續傳了回港,讓後面的「小黃羊」感到焦慮。

第一,這些年輕人大約是30歲到45歲,積蓄不多,手頭現金大約為100萬元,到了英國,除非搬到鄉下的小鎮,否則,不夠錢買樓,因為大量的生活費用將來要繼續作開支,維持租金和伙食的支付能力,相當重要。

第二,他們發現很難找工作,甚至連唐人街的唐餐館,做洗碗的工作也不容易找。因為疫情關係,英國人也失業,外來的唐人,人生路不熟,要找工作更加困難。更多的人,做了寵物助理師,原來就是在狗隻美容店替狗隻剪毛和沖涼,英國人不願做的工作,留下來給這些會計師、測計師、教師等專業人士去做。有一些人,索性搬到了英國的鄉村買了房屋住下來,就此退休,準備吃穀種。因為他們的子女在英國,有個照應。接着下來,他們發覺英國很多警署都因為財政不足而關了門,警察減縮編制,英國的治安非常不好,中國人有帶着現金出街的習慣,往往成為被搶劫的對象,到了晚上,他們根本不敢出門。遇到了劫案和爆格事件,報了警兩天,才有警察上門進行現場調查,什麼線索也沒有了。這種情況,是他們在香港從來也沒有想像過的。有一些人,以為英國的醫療制度和香港一樣,誰料到,交了醫療保險,患上了新冠病毒,英國的辦法是,不會提供入院醫療,請你回家隔離,連藥物也不給。不少人都抱着一個想法:「為了下一代獲得更好教育而到英國」。到了英國之後,他們發現,英國的確有一些優質學校,但都是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至少要十多萬港元,有些高達30萬,如果讀普通的公立學校,根本就不可能升上重點中學,更不可能進入名牌大學。有一些中國小孩,在學校遭到了白人小孩的欺侮,拳打腳踢,投訴無門。結果有一些家長立即把原來在名校就讀的子女送回香港,希望校長重新收留他們。

在今年三四月抵達英國的香港人,最初十分開心,發現英國的麵包牛奶、牛肉都比香港便宜得多了,認為自己移居英國選擇對了。但是,那時候他們未有發覺英國脫離歐洲所引起的經濟問題和供應問題。到了9月份,英國的超級市場開始出現了食物短缺,牛肉和各種日用品都短缺了,而且價格大升。原來,過去食物供應各個環節的勞動力,都是來自東歐國家。英國再不會為這些廉價的勞動力居留和工作簽證。結果,汽油供應不上,食物也供應不上。

隨着英國脫歐,英國的經濟會繼續衰退,金融服務業會萎縮,美國與英國本來關係最好,但是到了現在,美國仍然沒有給予英國自由貿易區的地位簽署協議,弄到英國半天吊,不能不到亞洲地區找尋合作夥伴。說不定,到了那個時候,移居英國的香港人有機會發揮熟悉香港和亞洲的長處,適合這些英國海外職位,又回到亞洲來。

若果如此,當初移民英國,豈不是選擇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