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世界衞生組織早前更新指引,建議完成接種兩劑科興或國藥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其後一個月至三個月內應打第三針。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表示,政府專家委員會正審視更多本地數據,相信本港開始打第三針只是時間問題,又表示現有的兩款疫苗儲備能充足應對。相關領域專家亦支持特定群體接種第三劑疫苗,認為除長者外,高風險群組亦應接種。
陳肇始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談到第三針的問題。她表示,特區政府已採購科興及復必泰疫苗各750萬劑,足夠市民使用,即使需要安排第三針也十分充足。由於現有兩款疫苗供應已足夠,本港毋需使用阿斯利康作為打第三針疫苗,故政府維持早前的捐贈決定,惟捐贈時需對阿斯利康疫苗進行重新包裝付運,相關舉措將額外花費約數百萬元。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透露,委員會下星期中後期將開會討論第三針問題。他認為,除世衞建議的長者群體,其他風險較高的群組,如前線醫護人員、機場工作人員、患癌症的體弱人士等亦可接種第三針,但接種同一技術平台的第三針,抑或「溝針」復必泰,則可討論,而何時開放接種第三針要考慮諸多因素,包括放寬通關時間等。他說,假設在冬奧會後允許通關,本港現在就應開始部署。
何栢良:數據證「溝針」安全有效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表示,世衞建議的第三針並非一般大眾所理解的「加強劑」定義,而是主要聚焦完成接種兩針後無抗體反應或抗體水平不足人士。
他直言,世衞取態一向保守,現有此建議,相信已掌握一定資料,看到這個組別的長者在完成接種兩針後,於預防重症或死亡方面都「不太穩陣」,故建議這些特定人士打第三針。
對應否「溝針」,何栢良表示,各地在這方面已累積一定數據,土耳其已有上千萬人接種第三劑疫苗,顯示第三針「溝針」安全有效。首兩針接種科興人士,第三針打復必泰,抗體水平可大幅提升。
另外,何栢良指出,近期香港機場接連出現確診個案,反映政府有必要認真檢視機場及檢疫酒店的防疫措施,包括採取更進取的疫苗接種策略,明確要求機場職員、建築工人、教師等要接種疫苗,否則進入處所都要受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