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繼各種單色釉成功之後,鬥彩、五彩相繼大放異彩,五彩是明代彩瓷中的名品,雖名為「五彩」,但意指多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通常被分為釉上五彩及青花五彩兩大類。明宣德時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紅、綠、黃三色為多,嘉靖、萬曆時期的官窯釉上彩瓷,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相結合,稱青花五彩。
萬曆年間,皇帝甚好奢華器物,故當朝景德鎮御窯瓷匠得以盡展所長,創新彩釉技法,成品之中不乏佳器,所燒造出的五彩瓷器以其瑰麗飽滿的紋飾和濃重鮮明的色彩而著稱。雖然始於明代宣德、正統期間的「官搭民燒」制度,至嘉靖、萬曆年間更盛,但當時民間禁止燒造黃、紫、紅、綠等彩瓷,由此可見五彩瓷是宮廷的御用品。
萬曆五彩瓷胎質堅密,釉面乳白瑩潤,內外壁皆飾滿圖案,整體風格莊重、古樸、豪放,不以畫意見長,而以濃重鮮艷的色彩取勝。圖案大都寓意吉祥且紋飾繁密、主題多樣,官窯紋飾以雲龍、雲鳳、纏枝蓮、八仙人物等為主,營造出熱鬧非凡的華麗感。
與嘉靖五彩一樣,萬曆五彩也是久負盛名,甚至從清代、民國乃至海外的日本均出現了不少仿製品。過去萬曆五彩曾大量流散海外,深受海外藏家的喜愛,尤其在日本古玩愛好者之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日本被視為珍寶,逐件皆被記錄歸檔,作為重要的文化財富保存。2016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出一件「明萬曆五彩瑞獸紋蓋罐《大明萬曆年製》款」,成交價1,184萬港元。●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