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螫伏逾年 專家警告防疫放寬打開缺口
在新冠疫情之前,每年北半球踏入秋冬季後都會爆發流感潮,去年由於全球各地都採取嚴格防疫措施,令流感病毒未有機會肆虐,然而今年情況可能逆轉。隨着愈來愈多地區開始放寬戴口罩和封城封關等防疫措施,加上去年流感個案大減,令全球人口普遍缺乏對流感的天然免疫力,專家警告今年可能出現流感大反撲,感染人數可能比疫情前更多,並與新冠病毒形成「雙重大流行」,呼籲公眾應該盡早接種流感疫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佑
荷蘭衞生服務研究所流行病學家佩吉特表示,在各地放寬防疫限制後,預計呼吸道疾病個案可能大幅上升,嚴重程度或超出各方預期,呼籲人們必須做好準備,「如果任何人告訴你,他知道流感潮將會如何嚴重,他肯定是騙你。」澳洲昆士蘭州格里菲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韋爾亦認為,各國逐步解封旅遊限制,以及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持續放寬,不少人都相信流感潮最終將反彈,情況可能非常嚴峻,「一旦這些有效的抗疫措施逐漸解除,流感病毒可能猛烈來襲。」
病毒不尋常大規模爆發
季節性流感通常每年在全球導致29萬至65萬人死亡,但在去年和今年大部分時間,流感病毒似乎並沒有如預期般肆虐。追蹤全球流感病毒數據的網站FluNet顯示,自去年4月以來,流感病毒測試呈陽性的個案比例維持平穩。
以美國為例,當地的流感潮每年平均造成數萬人死亡,但在2020年至2021年的流感季節,當局只錄得646宗死亡個案,當中更只有一人是兒童。澳洲此前數年的流感季節,每年均有100至1,200人喪生,但今年暫時未錄得死亡個案。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醫生韋比指出,旅遊出行是流感病毒散播的主要途徑,各國在新冠疫情下封關,大大減少流感病毒傳播,然而在各國開始通關後,流感個案可能大幅上升。
抗擊新冠疫情措施確實遏止不少細菌傳播,包括引發一般肺炎、腦膜炎和敗血症的細菌,然而同時間有部分通常在冬季活躍的病毒,卻在非傳統高峰期出現大規模爆發,例如一般人類冠狀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致的感染,去年在美國只錄得極少個案,但在今年春天卻反彈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打流感針預防非常重要
此外,通常會引起輕微感冒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去年在美國的感染個案創新低,但自今年4月開始,病例卻持續上升,爆發時間較過往延遲數月,相關病例到8月份仍持續增加。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認為,RSV的爆發時間不尋常,可能與學校重開時間有關。除美國外,南非、日本、澳洲及荷蘭均在非傳統流行季節出現RSV感染潮,西澳洲去年12月的RSV高峰期,個案更是前年7月高峰期的2.5倍,昆士蘭州的個案雖然低於一般流行季節,但韋爾指當地個案集中在短時間內爆發,對醫療系統構成極大壓力。
CDC流行病學家韋恩提醒人們,H3N2、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蔓延跡象,他憂慮不少人拒絕接種流感疫苗,會導致極嚴重的流感潮,強調打流感針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