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賓王在詩中描寫鵝的形態與動作。 資料圖片

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被稱為「初唐四傑」。

這是一首詠物詩,描寫鵝兒在春天浮游的情景。鵝的頸項又長又彎,牠們伸長脖子「哦哦哦」的叫,就像引吭高歌一般。牠們的羽毛雪白,在清澈碧綠的水面上慢慢游動,紅色的腳掌不時撥動着水波,神態多麼悠閒自得。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兒童的心靈和角度來看事物,流露出童稚的敏感與天真。首句連用三個「鵝」字,既可說是模擬鵝兒的叫聲,也可說是描寫小孩正指着遠處的鵝兒歡呼「鵝!鵝!鵝!」的情境。小孩子對眼前的發現驚喜雀躍,使讀者也能感受到他當時的興奮和喜悅。往下詩人細細地觀察及描寫鵝的外貌:鵝的羽毛是潔白的,一雙紅色的腳掌在碧綠的水面下掩映,悠閒地划動着。「白毛」、「綠水」、「紅掌」,構成了一幅顏色鮮亮的畫面,令人賞心悅目。整首詩語言簡單而形象鮮明,符合兒童觀察事物時的心理特徵,率真可愛。

在形式上,全詩句式不避長短,具有兒歌的隨意性;末兩句對偶工整,又使詩歌富於韻味。詩歌雖短,卻有「鵝」、「歌」、「波」三個韻腳,使人讀來琅琅上口,增添了不少詩趣。

賞析由不同的專家、學者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陳用博士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