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芙釵)本港疫情回穩,經濟逐漸復甦,大部分早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開始重回正軌,需要招聘大量人手。昨日一個長者組織舉行招聘會,針對50歲以上人士提供超過2,000個職位空缺。不少到場碰運氣的長者均曾遇到不愉快求職經驗,一名年屆65歲長者反映,大部分機構跟隨政府規定要求員工65歲退休,加上政府對退休者的社區支援不足,使他們退休生活缺乏保障,認為政府應帶頭延長退休年齡,使市民老有所為。
耆康會昨日舉辦「有職可尋50+就業招聘會」,共18家公司參與提供2,700個全職、兼職、短期職位等空缺,包括保安、餐飲、文職等行業,月薪由8,000元至2.5萬元不等。
求職者:政策忽略初老
到場求職的65歲陳太從事文職工作多年,早前剛屆退休年齡而不獲續約,並已轉為兼職,但合約將於明年結束。她表示,想繼續貢獻社會,所以昨日前來應聘全職的文職工作,但由於現場的僱主都跟隨政府規定,65歲便要退休,因此她的應徵均被拒諸門外。
她慨嘆僱主着重的不是經驗,只是年齡,「咩都有得返轉頭,就係年齡無,經驗無用,年齡最實際,個個都話有能者居之,我以前份工負責文書守尾門,啲後生仔好多甩漏都係我執手尾,家就話年紀太大唔請。」
她批評政府的政策集中照顧70歲以上長者及年輕人,卻忽略一群剛退休的初老長者。雖然現在不愁生活費,但仍需儲夠退休金以備不時之需,「香港有很多人有樓,但樓齡漸長就需要大維修,十幾萬(元)唔係小數目。」
另一名65歲求職者黃先生退休前是一名西餅師傅,由於退休生活過於清閒,因此想搵兼職打發時間。他說,沒有特定要求的職業,最好每周上班三四天,每天工作4小時,「想有點細藝消磨時間,又唔會太困身。」
他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打針與否未必影響應徵程序,但打針是作為市民的責任。」
隧道公司攤位負責人表示,現場人流較3月參與的招聘會減少逾半,相信是因疫情已放緩多時,不少失業者已找到心儀工作。該公司昨日主要提供全職工作,包括技術主任、司機、花王等,月薪介乎11,000元至25,000元不等。
她續說,一些職位,例如司機固然可以聘請年輕人任職,但50歲以上的員工流動性低,避免跳槽,故不太介意求職者已屆五六十歲。
一間餐飲機構攤位職員表示,由於疫情放緩,公司重開一些在疫情期間凍結的店舖,甚至有擴充計劃,因此需要增聘全職人手,月薪介乎12,000元至25,000元不等。他直言,行內入職的起薪點偏低,但勝在有較多晉升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