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大角咀的富貴大廈分為東西兩幢,樓齡均逾60年,被屋宇署列為危樓,樓宇四周圍需用鐵架支撐。住戶廖太(左)和李女士(中)表示,支持政府調低舊樓強拍門檻。
●颱風「山竹」吹塌富貴大廈6樓一個單位的天花板。 受訪者供圖
●大廈單位內牆身現多條裂痕,部分裂痕可放入一部手機。
●業主王先生單位內的天花石屎剝落,露出生銹鋼筋。
●香港業主會主席佘慶雲。

市民盼施政報告聚焦發展 釋放祖堂地邊緣綠地

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今天出爐,房屋土地政策成為最大焦點。消息人士指,特區政府將加大力度為新界土地鬆綁,包括擬降低新界祖堂地的轉售門檻、釋放濕地緩衝區和邊緣綠地等;市區方面,窒礙舊樓重建的「強拍條例」亦將放寬,強制拍賣重建的門檻由原來須80%業權同意,降至最低70%業權同意。香港文匯報昨日追訪兩幢早年被屋宇署列為「危樓」的業主,早年因未能成功集齊業權,即使獲發展商垂青,也無法將大廈拆卸重建,業主和住戶長期活在「冧樓」的陰霾下,贊同施政報告下調強拍門檻是正確方向,甚至有業主認為,政府對於有倒塌危機的舊樓應進一步「落重藥」,將強拍門檻降至60%或50%業權同意,加快釋出市區寶貴的土地資源。 ●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明其道

位於大角咀的富貴大廈分為東西兩幢,樓齡均逾60年,因當年建築品質欠佳,分別於2015年和2016年被屋宇署列為「S26A」(即屬欠妥的建築物)和「S26」(即屬危險建築),東座業主曾花逾700萬元維修後仍難逃「危樓」厄運,每日生活在天花隨時倒塌的陰霾下。

大角咀危樓「山竹」吹冧天花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深入大廈各層,及部分單位觀察。現場可見,大廈結構已有少許傾斜,需在外圍加固支撐;內部則有多個牆身出現因滲水而導致的「水泡」,部分天花石屎剝落,露出鋼筋,牆身部分裂痕闊到可放入一隻手指。

東座業主李女士表示,該大廈早年獲「樓宇更新大行動」資助維修,每戶仍要夾4萬多元:「總維修費成700幾萬,但係維修完都解除唔到S26A,原因係幢樓殘到無工程師肯簽紙確認結構安全。」李女士透露,屋宇署私下跟業主說:「成幢大廈鋼筋同石屎都唔合格,無可能解除S26A㗎啦。」

西座的問題更嚴重,於2016年被屋宇署列為「S26」,再惡化一級就要整幢大廈封閉,因為有即時倒塌危機。西座業主廖太指出,「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6樓一個單位,成個天花倒塌,好彩個業主都知大廈係危樓,颱風嚟就搬咗去酒店,否則一定非死則重傷。」

住戶:收集業權困難重重

要解決兩幢危樓的問題,單靠小業主顯然是不足夠,唯有待發展商收購重建。富貴大廈於2010年曾參與市建局的需求主導重建項目,當時曾收集到70%業權同意,惟未被市建局選中,重建的希望落空;其後於2018年,有私人發展商以呎價1.7萬元收購,在現行的強拍門檻下,必須獲八成業權同意,惟當時該大廈只獲69%業權同意,重建計劃再次落空;今年8月,再有私人發展商提出以呎價1.4萬元收購重建,但至今只收集到逾40%業權同意。

李女士表示,收集業權困難重重,除了有部分「死硬派」業主反對外,亦有業主已移民或去世。「好多單位多年無交管理費,估計係『姑婆』已去世,無人承繼業權;亦有業主去世後,子孫爭產要打官司,有子孫亦可能在海外,未知到底誰是遺產繼承人。」

另外,大廈內亦有不少單位屬於宗親會及同鄉會所有,並非個人擁有業權,要出售須經宗親會開會決定,若有人反對亦難以收購;「當然亦有業主不肯出售物業,一些是不想遷出,亦有一些想獅子大開口,叫高收購價。」種種難題使想重建的舊樓業主陷入困局,市區珍貴土地資源也被浪費。

倡按危樓程度定強拍門檻

他們認為,今份施政報告下調強拍門檻是正確方向,甚至有業主認為,政府對於有倒塌危機的舊樓應進一步「落重藥」,將強拍門檻降至60%或50%業權同意。

一直協助該大廈業主的香港業主會主席佘慶雲指出,油尖旺區有不少類似的「危樓」,他認為,若政府有意跟隨市建局的油旺研究建議,重建整個地區,在降低強拍門檻至70%之餘,對特殊個案應再作酌情處理,「比如已被屋宇署列為危樓級別嘅,是否可以再降低啲?否則幢樓好似馬頭圍道唐樓倒塌咁,造成傷亡就為時已晚。」